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资源 > 【PPT】真菌感染诊治指南ppt - 医学资源下载

【PPT】真菌感染诊治指南ppt - 医学资源下载

2013-08-01 05:00 阅读:1465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爱爱医资源网
[导读] 【PPT】真菌感染诊治指南ppt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醫璐冇伱 资源分类:医学 - 临床其他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1.26M 关注入数:538 人次 评论人数:1
【PPT】真菌感染诊治指南ppt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醫璐冇伱
资源分类:医学 - 临床其他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1.26M
关注入数:538 人次
评论人数:1 人
下载人数:51人
上传日期:2012-11-27 22:55:22
【ppt】真菌感染诊治指南ppt中国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中国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工作组 2006-11-18 内容 国外指南参考 国内指南参考 工作组成员 指南框架 指南分工 时间进度表 前 言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I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 为了规范我国重症患者IFI的诊断和治疗,中国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将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指南,并结合中国国情,制订出中国重症患者的I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 EROTC诊断标准 EORTC-IFICG & NIAID-MSG Defining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Defining infection - Host factors Defining infection - Clinical features Defining infection - Clinical features Defining infection - Mycology Prove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ve disease Probabl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ve disease EORTC/MSG definitions - aspergillosis EORTC/MSG definitions - candidiasis Possibl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ve disease Pre-emptive treatment EORTC/MSG definitions - aspergillosis 中国血液/呼吸感染IFI诊治原则(草案) 定义 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 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2种类型。 引起I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 念珠菌属 曲霉属 隐球菌属 结合菌(主要指毛霉) 肺孢子菌等 诊断标准 IFI的诊断因素 I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且持续> 10 d; 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②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④患有艾滋病; 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⑥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⑦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IFI的诊断因素 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 ⑴侵袭性曲霉感染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特征为: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 数天后病灶周围可出现晕轮征, 约10?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征; ⑵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为: 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伴有低氧血症。 次要特征: ⑴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2)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3)持续发热96 h,经积极的抗菌治疗无效。 IFI的诊断因素 微生物学检查: 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包括曲霉属、镰刀霉属、结合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血液标本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简称GM)(ELISA)检测连续2次阳性; 血液标本真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G试验)连续2次阳性; 血液、胸液标本隐球菌抗原阳性。    诊断IFI的三个级别 诊断IFI的三个级别 确诊I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确诊IFI的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霉菌: 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酵母菌 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肺孢子菌 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诊断IFI的三个级别 临床诊断I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 诊断IFI的三个级别 拟诊I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诊断IFI的三个级别 IFI的诊治流程 临床处理程序与策略 IFI的临床处理程序 原发性IPFI多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宿主可以没有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过程相对缓和,凶险程度较低,临床处理要求尽可能确诊后选择治疗(确诊治疗)。 继发性IPFI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宿主存在比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临床过程急骤和凶险,需综合分析和判断,及时行拟诊治疗(经验治疗)或临床诊断治疗。根据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与缓急推荐处理程序见图1。 IFI的临床处理程序 IFI防止策略 一般预防 有宿主因素特别是HSCT者,防止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是预防IPFI的重要环节 无发病时应注意保护环境 一旦有IPFI发病时应加强监测,评价和改进保护性环境,消毒污染物包括房间墙壁,清除感染源。 除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例,不主张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 靶向预防 当艾滋病患者 外周血CD4+200/?l后3个月。 当外周血CD4+70mm Hg): SMZ-TMP 2片,每8h 口服1次,连用21d;或氨苯砜100mg每天一次顿服 + TMP 15 mg/kg 分3次口服,连用21d。 另选方案为:克林霉素300~450mg、每6h 口服1次+伯氨喹(含基质)15mg/d口服,连用21d。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治疗药物 抗真菌药物 传统用药 当前用药 未来用药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及其含脂制剂 多烯类抗真菌剂,抗真菌谱包括除土曲霉及癣菌外的多数致病真菌。 适应症 可用于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药代动力学 几乎不被肠道吸收,需要静脉给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通过胎盘屏障,脑脊液的浓度低,血浆半衰期为24h,肾脏清除很慢。 用法与用量 静脉给药,0.5?1mg/kg,开始先以1?5 mg(或0.02?0.10 mg/kg)给药,视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 mg。避光缓慢静滴(不短于6h)。 注意事项 两性霉素B 制剂具有严重的肾脏毒性,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肾功能及血钾水平监测,应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 另外,应注意两性霉素B在输液中的反应,可于静滴前给予解热镇痛、抗组胺药和输液中加用小量糖皮质激素。 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目前有3种制剂: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 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C)[亦称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 (**D)] 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因其分布更集中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肝、脾和肺组织,减少了在肾组织的浓度,故肾毒性较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降低。 适应症 IFI的经验及确诊治疗。 无法耐受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的患者。 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的患者。 药代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易在肝脏及脾脏中浓集,肾脏中则较少蓄积,清除半衰期为100?150h。 用法与用量 推荐剂量ABLC为5 mg/kg, **D为3?4mg/kg, L-AmB为3?5mg/kg。 亦主张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缓慢滴注,如耐受性良好,滴注时间可缩短至1?2h。 各种制剂的具体使用要求参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该药肾毒性显著降低,输液反应也大大减少,但仍需监测肝、肾功能。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抗真菌谱包括曲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主要致病真菌,对镰刀霉活性较低,对结合菌感染无效。 适应症 曲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IFI的治疗(静脉注射剂和口服液序贯使用) 曲霉和念珠菌感染的预防止疗(口服液) 药代动力学 采用β-环糊精技术的口服液比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大幅提高。 蛋白结合率为99%。血浆半衰期为20?30h。 在肺、肝脏、肾脏、肌肉及骨骼等组织中的浓度则比血药浓度高2?3倍,脑脊液中含量很低。 经肝P450酶系广泛的代谢,代谢产物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其中羟基伊曲康唑具有与伊曲康唑同等的抗真菌活性。 用法与用量 IFI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患者的治疗:第1?2天:200mg,静滴,每天2次;第3?14天:200mg,静滴,每天1次,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之后序贯使用口服液,200mg,每天2次,直至症状改善及影像学上病灶基本吸收。 IFI的预防止疗:口服液每天5mg/kg,疗程一般为2?4周。 注意事项 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护,应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 可能存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详见说明书。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 氟孢嘧啶类化合物,属抑菌剂。对隐球菌和念珠菌包括非白念珠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其他真菌则多耐药。 适应症 敏感念珠菌和隐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单独应用易导致耐药,多与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78%?90%,达峰时间2h。 血清蛋白结合率低。 药物广泛分布于各器官组织,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100%。 清除半衰期2.4?4.8h,90%以上以原形自尿中排出。 用法与用量 每天100?150 mg/kg, 口服分4次,静滴分2?4次给药。 成人一般每次2.5g,滴速4?10 ml/min。 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 注意事项 监测血液和肝脏不良反应。 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哺乳妇女不宜使用。 阿糖胞苷可使本品抗真菌作用失活。 本品不宜与骨髓抑制药物同时使用。 氟康唑 氟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抗真菌谱包括念珠菌属(主要为白念珠菌,对光滑念珠菌的活性逐步降低,对克柔念珠菌几乎无活性)和隐球菌属,对曲霉感染无效。 适应症 非粒细胞减少者的深部念珠菌病。 艾滋病患者的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 药代动力学 口服迅速吸收,进食对药物吸收无影响。 蛋白结合率低,易穿透血脑屏障。 肾脏清除,血浆半衰期为20?30h,血中药物可经透析清除。 用法与用量 侵袭性念珠菌病:200?400mg/d,若氟康唑治疗5d后,患者仍不能退热,或出现其他症状,则应换用伊曲康唑等其他药物。 念珠菌病的预防:50?400 mg/d,疗程不宜超过3周。 注意事项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来自胃肠道。 长期治疗者亦需监测肝功能,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详见说明书)。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抗真菌谱包括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属、镰刀霉属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致病真菌,对结合菌(毛霉、根霉)无活性。 适应症 免疫抑制患者的严重真菌感染,如侵袭性曲霉病、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
立即下载: 【PPT】真菌感染诊治指南ppt - 医学资源下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