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资源 > 【PPT】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 医学资源下载

【PPT】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 医学资源下载

2013-08-01 05:00 阅读:529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爱爱医资源网
[导读] 【PPT】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醫璐冇伱 资源分类:医学 - 护理科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2.09M 关注入数:762 人次 评论人数:0 人
【PPT】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醫璐冇伱
资源分类:医学 - 护理科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2.09M
关注入数:762 人次
评论人数:0 人
下载人数:18人
上传日期:2012-11-27 15:02:55
【ppt】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ursing ( CVD ) 平凉医专内儿护教研室 概述 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发病率高:120-180/10万 致残率高:75% 死亡率高: 100万 /年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按性质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血液供应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底动脉环 复习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 脑静脉: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窦,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 特点: 1、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 2、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导致脑出血。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 正常脑血流量 800-1000ml/min 1/5流入椎基底动脉 4/5流入颈内动脉 脑的平均重量1400g 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占全身15~20%。 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60~160mmHg可自动调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TIA或脑卒中病史 其他: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 不可干预 年龄 性别 种族 遗传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基本病因 1、血管壁病变 1)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 2)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 3)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 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 3、其他原因: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促发因素 1、血液动力学因素: 1)血压过高或过低:如高血压、低血压、 血压的急骤波动。 2)血容量的改变: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可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3)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可诱发脑梗死。 2、血液成分改变: 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TIA概述 概念: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但反复发作的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TIA患病率为180/10万。 TIA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TIA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 发作性 ? 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 ?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 神经功能缺损 ?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 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 ?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TIA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性瘫痪,对侧感觉障碍. 眼动脉缺血:短暂的单眼失明 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 以眩晕为常见症状 一般不伴耳鸣 特征性的症状: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治 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药物:肝素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扩张剂 外科治疗 护理诊断及措施 知识缺乏 1.疾病知识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释疾病知识,帮助病人消除的恐惧心理。 生活规律,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戒烟少饮酒,定期门诊复查。 应避免各种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的因素,如大量呕吐、腹泻、高热、大汗等,以防诱发脑血栓形成。 2.饮食指导: 给予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 忌刺激性及辛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用药指导: 在抗凝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时测定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一旦出现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坚持按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 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 血 栓 形 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概 念 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梗塞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 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常与动脉硬化并存 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血栓-栓塞 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 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机制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 脑血流降至20ml/(100g脑组织*min)时, 脑细胞电活动停止。 脑血流降至10ml/(100g脑组织*min)时, 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 脑血流完全阻断5-10min, 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 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时间内恢复血流。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 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 能量代谢障碍和酸中毒、自由基损伤、缺血性脑水肿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病人 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1-3天达高峰 先兆: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痛、头晕等) 约25%人有TIA发作史 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病灶对侧偏瘫 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失认等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呕吐、 共济失调 交叉性瘫痪等。 临床表现(分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2、完全型: 起病6小时症状即达到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3、进展型: 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时至数日。 4、缓慢进展型: 症状在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脑脊液 CT和MRI  脑CT扫描: 在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MRI: 可在数小时内检出脑梗死病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年龄、病史 发病情况: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起病 症状、体征 CT、脑血管造影等 治疗要点 一、防止血栓进展及溶栓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潘生丁等 2.抗凝—防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肝素:50-100mg静点,3天左右, 用于进展性卒中,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随时观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 速避凝、法安明、立迈青等 3. 降纤—使纤维蛋白原降解而清除 蝮蛇抗栓酶、降纤酶、克栓酶、普恩复等 4.溶栓—促进纤溶系统活性 治疗要点 一、防止血栓进展及溶栓治疗 4、溶栓 适应症:年龄小于70岁 无意识障碍 CT排除出血且无低密度病灶 血压低于200/120mmHg 近期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手术史 非出血体质 溶栓时间窗:6小时内 常用制剂:尿激酶 、东菱克栓酶、链激酶、t-PA等 用法:50-150万单位冲击治疗,监测凝血相 治疗要点 二、增加局部脑血流,改善微循环 1. 调整血压、扩容: 使血压维持在临界高血压水平,避免脑血流量减少加重梗塞。 扩容制剂有低分子右旋糖苷、代血浆、甘露醇、白蛋白等。 2. 扩张血管:急性期不宜使用血管扩张剂 原因: 1)引起颅内盗血 2)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 3)易导致出血性梗塞 4)使血压下降 故应在超早期及恢复期或症状轻微、病灶较小时使用 治疗要点 二、增加局部脑血流,改善微循环 3.血液稀释: 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速度 4.降低血液黏度: 1)血液稀释 2)抗血小板聚集 3)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低右、潘生丁等 4)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ATP、Co-A 5) 降低血浆黏度 治疗要点 三、保护脑组织 1.抗自由基:V-E、V-C、甘露醇、激素等 2.抑制脑代谢—急性期时应降低脑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使缺血区血流量增加 3.钙离子拮抗剂:西比灵 、 尼莫地平等 4.亚低温 5.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低限水平 四、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白蛋白、激素、利尿剂、甘油盐水 治疗要点 五、改善脑代谢 用于脑梗塞水肿高潮期消退后 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脑活素、高压氧 、能量合剂等 六、血疗 自血光量子疗法、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七、中医中药 八、防止并发症 治疗要点 恢复期治疗 目的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措施:功能锻炼、理疗、 体疗、针灸等 主要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使锥体束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与肢体瘫痪,肢体活动能力丧失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及未能及时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有关 护理措施 防止脑部血流量减少 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避免搬动,以使有较多血液供给脑组织 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 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病前水平,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灌注量减少,使病情恶化。若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可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心理护理 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 克服急躁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度依赖 增强病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护理措施 用药护理 1、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时,可出现发热、荨麻疹等过敏 反应,应注意观察,必要时须做过敏试验; 2、服用阿司匹林后注意有无黑便
立即下载: 【PPT】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 医学资源下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