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在线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的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μ-阿片样受体拮抗剂在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方面安全有效。
"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十分常见,因此在开此类药物的处方之前应慎重考虑,同时也应负责任地处理患者的便秘症状,以获得积极结果。" 来自英国的Alexander C. Ford强调。
在本项荟萃分析中,Ford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三种μ-阿片样受体拮抗剂(甲基纳曲酮、纳洛酮以及爱维莫潘)、普芦卡必利(一种5羟色胺4受体选择性激动剂)以及鲁比前列酮(作用于氯离子通道)等药物疗效的相关证据。
一项包含196例患者的研究中,在治疗无反应者的比例方面,普芦卡必利2mg治疗组为34.8%,普芦卡必利4mg治疗组为39.1%,安慰剂组为22.7%.上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包含1610例患者的6项试验中,治疗无反应者在甲基纳曲酮治疗组中有48.7%,而安慰剂组中则有64.5%,治疗改善率高达33%.然而,甲基纳曲酮治疗与患者不良事件增多相关。
在包含798例患者的4项纳洛酮治疗试验中,治疗无反应者的数量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44.2%和70.1%)。纳洛酮治疗组患者趋向有更高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
爱维莫潘治疗方面的四项随机化试验共包含1693例患者,治疗无反应者在治疗组中占45.1%,安慰剂组中则占59.7%,治疗改善率高达29%.爱维莫潘治疗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两项试验的摘要中报告称,与安慰剂相比较,鲁比前列酮对于OIC的治疗似乎更有效。
"在国内及国际上,尚无任何组织制定过对胃肠病学家有帮助意义的OIC治疗相关指南。"研究者最后总结道。"本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所获得的证据支持在 OIC治疗中应用μ-阿片样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治疗似乎更为有效,即使是对于那些缓泻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亦是如此,上述试验中有3项纳入的研究人群全部 为缓泻剂治疗失败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