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研究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研究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2012-08-01 08:46 阅读:1133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通过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从而获得了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通过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从而获得了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主办的《血液》杂志。

    据该课题组博士生姜天霞介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因此靶向VEGF治疗已成为靶向肿瘤血管治疗的热点。其中,最有效的抗体药物是贝伐单抗(Bevacizumab),即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

    “该药物通过阻断VEGF与其受体VEGFR-2的结合,阻断VEGF引起的内皮细胞活化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姜天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自2004年作为第一个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抗体药物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后,Bevacizumab已被批准应用于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癌症,年产值约为60亿美元。

    此次阎锡蕴课题组研究发现,CD146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的共受体,能调节VEGF诱导的VEGFR-2的活化及下游信号的传递,进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基于CD146是VEGFR-2共受体这一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利用抗CD146单克隆抗体AA98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建立了靶向血管生成的抗体联合治疗模型。

    “该联合策略的有效性在接种人胰腺癌细胞和人黑素瘤细胞的裸鼠荷瘤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姜天霞告诉记者,他们发现,与单一抗体给药相比,AA98及Bevacizumab联合给药具有协同效应,其抑瘤率是Bevacizumab单独给药组的1.5倍。

    据了解,该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CD146作为内皮细胞受体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机制,同时也为临床靶向血管新生治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这种联合治疗策略的高效性,将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福音。”阎锡蕴表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