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子签名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对于电子病历的法律确认问题,只能依靠‘两条腿’走路:一般医院的具体做法是,除了电子病历,医生还会把电子病历打印出来,双方签字后用纸质病历来保存。”袁克俭透露。
同时,由于医院业务流程、共享数据等没有统一标准,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能对接将成为共享的最大障碍。袁克俭认为,加上传输的渠道、质量等因素,远程医疗、图像互传等可能会产生信息失真、衰减的现象,这对治疗效果而言,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医疗事故。
电子病历的使用已有若干年,但由于医院间各自为阵,使得实现医疗信息共享颇有难度。
“实现信息共享,要加强统筹规划,要打破医院围墙,因此必须具有前瞻性。”袁克俭描绘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方向时谈道,医院将以电子病历作为切入点,以规章制度作为铺垫,以质量作为抓手,这是未来“数字医院”的基本框架。
电子病历需要深度应用
如今,随着电子病历的进一步推广,病人的权利也能得到更好维护。卫计委日前发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电子病历系统可设置查阅权限,不同级别的医师所能看到的患者信息不同。同时为防止篡改信息,系统将进行身份识别、保存历次修改痕迹、标记修改时间和修改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