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人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天翻地覆的变化。几十年前大家都喜欢的事物,现在会没有任何理由地厌恶;几十年前大家都支持的观念,现在会彻底推翻。其实,现在医疗领域矛盾频发,就是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变,而医疗体系的观念仍在原地踏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冲突。
中国医疗:昔日成功典范 今日百病缠身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绩曾经非常突出。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下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甚至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但如今,医疗资源集中,小病也上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红包回扣满天飞、以药养医、医患冲突不断等,不客气的说可谓“百病缠身”.
不是医疗体系变坏了 而是大家的要求提高了
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年代,只要有医生给看病就很满足。**以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吃饱穿暖后,开始有了新的需求,希望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好的医疗服务。比如说妇产,70前的这一代人,对于生孩子的要求,就是母子平安,当时的村医、卫生院医生,用简单的消毒技术就大大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产妇和家属都感恩戴德;但对90后来说,母子平安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他们还要求隐私,要求无痛,要求择期——这些是老一辈的医生很难理解的。当医院提供的服务与现在年轻人的需求格格不入后,冲突在所难免。
未来医疗行业该何去何从?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不会被淘汰。我们现在的执政者挖空心思想要民众适应现在的医疗体系。这种与人性作斗争的努力不少伟人曾经尝试过,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因此,想要逆势而上的做法,无疑不是明智的选择。
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建立以患者满意度为中心的医疗体制,新型医患关系才会尽快恢复和谐有序。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