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总理在**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互联网+”,这一新名词同时也是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词。以往代表委员们长期关注的医改问题,也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变成了“互联网+医疗”.落实到院内,目前落地的还得看移动医疗。
面对汹涌的移动医疗应用大潮,面对行业内推陈出新的技术,传统医疗机构移动化建设情况如何呢? “互联网+”到底加什么?“互联网+医疗”又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互联网+医疗=移动查房
在HC3i记者的采访与了解过程中得知,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在关注并根据医院需求实施了移动医疗应用。其中不仅有常见的移动护理,移动点餐、移动日间手术管理、移动慢病管理、移动心电、移动影像访问以及手机端移动应用的开发也在纷纷涌现,院内移动正在呈现一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况。
说起查房,临床科室的主任们这样说,“30多张床,查一遍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其中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翻找病历上了,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根据临床的需求,朝阳医院在2012年开始了移动医疗应用探索。2013年, 医院对心脏科、消化科等科室应用了平板移动查房系统试点。朝阳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赵前前介绍,医生只需通过平板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科室所有住院患者的信息,管理患者数据。有了这个系统,在查房的时候,科主任下达了什么医嘱,直接可以在平板上即时录入,信息即刻传输到医生办公室的电脑上,对于年出院人数达到5万人的朝阳医院来说,移动查房的普及能节省多少时间呢,您可以算一下。
互联网+医疗=云医院
云医院已经不再只是概念,宁波市已经在探索。作为宁波云医院的支持单位,宁波市第一医院如何更好地为云医院提供支撑呢?宁波市第一医院信息科科长吴斌说“我们在探索通过更多渠道来满足云医院的信息采集需求,比如移动查房、移动心电、ICU移动心电监护、移动输液报警等应用改造院内服务流程;再比如通过移动端辅助家庭医生服务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理咨询等慢病患者,实现院外医疗服务的落地。”
移动端应用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未来市场谁唱主角还未可知,吴斌说,“医院里的移动应用业务正逐步超越传统应用,并且移动端的应用会快速超越PC端应用。”
互联网+医疗=影像云平台
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患者信息管理并不容易,其中一个很大很大的数据就是影像,你拍过的片子还在吗?如果没丢,潮了吗?
对于患者来说,其实要管理影像数据并不是那么难。
海纳医信CEO崔彤哲认为,互联网时代影像的管理也可以有新的模式。随着PACS市场的不断深入,医学影像胶片将退出历史舞台,影像数据通过网络即可传输到患者认定的存储空间,比如第三方的影像平台。患者只需要一套用户名、密码就能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影像信息,当互联网医疗逐渐“解冻”,患者将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跟医生沟通,探讨病情。
海纳医信目前正在搭建的“海纳医云”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不仅可以支持存储调阅,还可以支持诊断级影像的在线处理,医生无需下载到其他应用平台,就能直接阅片。
互联网+医疗=无线可能
平板只是众多终端中的一款,却在当前移动医疗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黄庆春认为,因地制宜选择移动医疗产品是院内院外移动医疗建设的关键一步,那么怎么选择平板呢?轻薄、Mini、超长续航,这些都是英特尔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比只支持单个操作系统使用的产品,英特尔作为一家开放性的公司,其产品既支持安卓,也支持Windows,包括Linux.各种桌面电脑,Windows和安卓平板,手持设备等,均具备有良好的管理性,高可用及低功耗特征。可以使用在院内各种环境,以及院外康复服务及健康管理。
如果要问是什么支持英特尔在竞争激烈的IT行业几十年屹力不倒,那么回答一定是“创新”.4月8日,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ntel Developer Forum,IDF15)在深圳拉开帷幕,英特尔展示了多项与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实感(RealSense)、无线显示(WiDi)、语音助手、无线充电和无线坞站等五大创新用户体验的技术,并现场展出了十余款搭载这些技术的设备。
另外,4月17日,第二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论坛(IFmH2015)将在京召开。作为本次论坛的协办方之一,英特尔将于活动上分享其在移动医疗领域的部署现状及技术创新。同时,本届论坛上,英特尔还将独家冠名 “2015最具成长力医疗/健康APP评选活动”,为推动移动医疗APP市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