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做出整体规划。
《规划》中列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的几项主要指标,以2013年的状态为基础,明确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的一些数据值得分析。
1.社会办医床位数或将井喷
2013年,社会办医院的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仅为0.52张,而《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这一数字要达到1.5,相较于公立医院中的省办及以上医院、市办医院,床位增长目标增幅分别为0.06和0.11,对社资办医床位规划增幅可谓不小。
而在对公立医院的床位数规划中,县及以下公立医院的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幅高于市、省办及以上医院,这或许也凸显了有关部门调整资源配置、强基层医疗的决心。
2.护士数量将大幅增加
3月17日,卫计委曾下发《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提出要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明确医院要增加临床护士数量,《规划》中也对护士数量增长提出目标。2013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仅为2.06人,《规划》提出到2020年,这一数字目标为3.14人。
3.全科医生数量必须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由于基层全科医生严重不足,居民健康“守门人”基本处于“失守”状态,导致分级诊疗制度难以建立,大医院不堪重负,因此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成为医改的重要工作。《规划》中对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从2013年的1.07人,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增至2人。
在一系列指标均为“指导性”的形势下,《规划》对全科医生数量增长提出“约束性”指标,或将缓解目前全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将基层医疗最短的一块木板补上。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