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施特劳曼(Straumann)种植体长期存留率较高,组织水平及骨水平种植体较锥形种植体的存留率高;短种植体在下颌后牙区适应性良好,在上颌后牙区适应性一般。该论文8月18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
该队列研究纳入1999-2012年间对2060例患者植入的4591枚种植体,分别于术后2——3个月、1年、3年、5年和7年(部分病例延至10年)进行随访。用寿命表法和卡普兰-梅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存留率(CSR),运用单变量分析研究变量、时间与种植失败的相关性,选取P值小于0.15的变量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为,在种植体水平,3年、5年和7年的CSR分别为99.3%、99.0%和98.4%.在患者水平,CSR分别为98.6%、97.7%和95.9%.多变量分析证实与种植体失败有关的风险指标为:种植部位、长度和设计、植入时机、骨移植程序和性别。组织水平种植体(n=3863)在第3年时存留率高达99%,并一直持续到整个随访期结束;骨水平种植体(n=600)亦可预测到第3年时存留率达99%;锥形种植体在第5年的存留率稍低,为95%.下颌后牙区6mm短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上颌后牙区则只有87%.患者个体因素,例如吸烟、自身免疫疾病和青霉素过敏等与种植体的高失败率有关联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