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手段隐秘
近日,深圳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生开药收回扣,肯定有,这个不能回避!”他认为,只要药品中标前的利益链不斩断,有利润空间进行“公关”,医生收回扣的现象就难以杜绝。关键还是要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机制。
江捍平表示,在医生用药问题上,深圳市卫人委一直抓得比较紧,只要哪种药品超常规使用,就会被喊停。在管理的过程中,深圳市卫人委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种药反复出现开药剂量特别大,已经超出常规,当被喊停时,一些医生的意见很大,由此可见其中的利益关系。
江捍平坦承,医生收取药品回扣的手段非常隐蔽,卫生行政部门难抓现行,市卫人委无法掌握回扣的具体数量。但他也认为,医生开贵药,严格地说与医院可以合理地收取15%的药品加成,关联度不大。
高价药才好卖?
针对招标环节的虚高价格问题,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对近期央视曝光的20种药品进行了核查,并公布了核查结果。除4个未入围外,另有4个不竞价目录药品药价略高于央视曝光中标价,多数中标价低于曝光价。
广东省医药采购中心主任梁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进入省采购平台的药品分为3个目录:第一是不竞价议价目录,进入目录的药品为廉价的普药、老药。 第二类是竞价议价目录,同一个品规,生产厂家超过3个的,厂家通过网上竞价系统完成报价,共有3次竞价机会,每次报价后同一时间解密,各厂家可以看到其他厂家的报价,从而进行报价调整。报名竞价的厂家按照一定的比例入围,同等质量层次报价相对较低的药品将中标。同一个品规的药品,只有一两个生产厂家,进入议价程序,由专家进行“砍价”。 第三类为重点监控目录,该目录内的药品不是常用药物,医院采购的量不能超过全院药品总额的3%,这类药品也属于不竞价议价。
梁霞表示,2007年启动全省药品统一采购之时,参考了**的最高零售价,同时也参考了2004~2006年3年间全省21个地级市及省属医疗机构共22个区域的药品价格,以其最低中标价作为限价。3类目录中的药品,因为竞价议价目录内药品竞争激烈,因此中标价格相对较低,只有一两个厂家生产,甚至是独家生产的药品,砍价的难度加大。“药品的出厂价及中间环节我们也不清楚,但将提请有关部门向公众公开药品中标价”。至于为何目前医疗机构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高价药才好卖?对此,梁霞称:“这是体制问题”。
招标如何更透明
今年广东省两会上,致公党省委提交了一份名为《药品招标后实际价格变化趋势调查及建议》的提案,直指药品越招越贵的问题,要求公开参与招标人员的信息以及中标后药品价格对比。
该提案以2008年的价格为基础,对2009年度进入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入围目录的19598种药品的采购价格作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价格没有变化的3413种,价格上涨的有7402种,价格下跌的有8783种;涨价的平均幅度为19.37%,最高的达到了733%;而降价的平均幅度为10.33%。这些数据说明虽然降价的品种数目比涨价的要多,但上涨的幅度比降价的幅度要更明显,说明2009年招标后的整体价格比2008年是升高的。
提案认为,要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低价药品,应该是在源头——招标环节就控制价格控制住。招标的实际效果,这些数据应向大众公布。提案建议由物价部门牵头,组织熟悉化工、工艺流程、营销等环节及成本的专家对涨价品种进形成本核算,向全社会公布产品涨价的理由。招标完成后,要公布参与招标的专家、监督等人员的姓名、单位,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每年招标后,在网上公开发布招标的结果及中标价格。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