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中医: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中医: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2011-08-01 09:55 阅读:3459 来源:爱爱医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今后,中医医院的院名里将不得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字眼,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给出的明确意见。 近几年,拯救中医或者说规范中医似乎愈发成了个精细活事儿碎且多。从叫停中医搁药店坐堂而后又宣布

    今后,中医医院的院名里将不得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字眼,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给出的明确意见。

    近几年,拯救中医或者说规范中医似乎愈发成了个精细活——事儿碎且多。从叫停中医搁药店“坐堂”而后又宣布恢复,到推广小包装中草药以防配汤药师傅“手抓戥称”的没准头,再到现在要对医院院名里“疑难杂症”、“祖传名医”之类的来个大扫除。事儿做的不少,真能改变中医尴尬处境的却不多。

    这就好比孙悟空给压在五行山下,唐僧吭哧吭哧地爬到山顶想把佛祖那张镇山的帖子揭了,可到了山顶一看,脑袋嗡地一声:满山头白花花贴着条,全是些小广告,内容包括招聘、办证、租房、专治疑难杂症等等,这层层叠叠、杂七杂八的条子揭来揭去揭了一摞——确实改善观瞻了许多,可就是没找到、或者找到了也不去碰佛祖那张要命的“唵、嘛、呢、叭、咪、吽”。

    那么,为什么这些年我们总是热衷于做些零敲碎打揭小广告的活,对那张关键的帖子基本没碰?这要看那张镇山的帖子上写的是什么:和当前医疗体系赢利模式的大背景不合——于是乎中医说要受保护,实则备受冷落。

    记得前几天国务院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就有人指出医改的核心所在: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医疗体系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药为本、以机器为本——医术医德不值钱,药品和器械才值钱,才是医疗体系巨额利润的源泉。在这种利益格局中,别说患者,就是医生也是昂贵药片和医疗器械的打工仔。医生改行卖药、卖医疗器材;开药不选对的只选贵的开;稍微头疼脑热就能让你把全身照来照去检查个遍——如是种种都不罕见。

    这么一来,别说大量庸医根本就不屑再望闻问切地“找麻烦”,巴不得直接变身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推销员——这时候还往往举着“疑难病”、“专治”、“祖传”之类的招牌,愈发淘空了人们对中医的信任感。就是那些有真本事的中医、在中医擅长的领域,也未必愿意把自家本领拿出来。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中医院治疗骨折采用手术的只占15%至20%,其余全部为中医接骨。而今天,即使是在中医骨伤科基地,采用西医手术的也超过85%。原因很简单,按当前医疗收费标准,西医手术操作的费用是中医接骨的10倍。这么大利益落差,谁肯再去搞中医的临床钻研、谁肯再去继承中医的“祖传”、谁肯再去找出中医技术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法子来?不要说搁全社会来算,就是在中医院,用中药和中医手法的特色也在急剧变淡——几乎不用热衷取消中医的专家们把它赶下台。

    所以说,如果医改不把以药为本、以机器为本的利益格局彻底改一改,那中医永远会压在山下爬不出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