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用药分析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用药分析

2012-02-20 14:08 阅读:3697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感染性休克 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一种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功能损害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必须争分夺秒,综合治疗。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理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

    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一种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功能损害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必须争分夺秒,综合治疗。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理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集以防止微循环瘀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

    【处方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

    右旋糖酐40注射液 500ml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

    0.9%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2.0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5%葡萄糖注射液,多巴胺40mg静脉滴注;

    间羟胺40mg静脉滴注;

    5%葡萄糖注射液,地塞米松4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

    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

    5%葡萄糖注射液,生脉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

    适应症:感染性休克。

    分 析: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抗生素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有效、联合和静脉用药。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二联已足。在致病菌查出后,宜按药敏结果选用药物。应及时处理原发感染灶和迁徙性病灶。

    补充血容量是抢救休克最基本而重要的手段之一。补液种类有胶体和晶体两种。常用的胶体液有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40的主要作用是:①能 防止红细胞、血小板的互聚作用,抑制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流;②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拮抗血浆外渗,从而达到扩充血容量的目的,③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 加快血液流速,防止DIC的发生。其分子量小,易从肾脏排泄,且肾小管不重吸收,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右旋糖酐40每日用量为500~1000ml,有出血倾向和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使用1000ml右旋糖酐40后血容量仍不足时,可适量使用血浆、白蛋白或全血。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