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产后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至少持续至分娩后12周,是分娩前风险的两倍。然而,分娩超过6周后的风险绝对增加值较低。
美国纽约韦尔康奈尔医学院的HoomanKamel博士在2014年国际卒中大会(ISC)上报告了该研究结果,与此同时,该研究在线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Kamel博士说:“虽然罕见,但血凝块的确是导致孕妇与产妇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医生需要注意,血栓形成风险持续不止6周,尤其是遇到高危的产后患者时,例如以前有血凝块既往史的患者或伴有血栓形成症状的产后患者。此外,医生必须告知妇女,当她们产后发现有诸如以下症状时需要寻求医疗照顾:胸痛或胸闷,呼吸困难,一条腿肿胀或疼痛,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突然丧失言语、视觉和平衡能力或身体一侧无力。”
据研究人员介绍,既往研究并没有确定产后超过6周后血栓形成的相对风险度。然而他们避免做出有关抗血栓形成治疗的任何建议。
当前指南建议高危病人需要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一直到分娩后6周。我们的研究结果建议,对于分娩后超过6周的高危妇女继续接受治疗的风险与利益需要进行调查。
血栓形成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加利福尼亚洲2005-2010年之间进行分娩的1687930名妇女的医疗资料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妇女中,有1015名妇女在产后的1.5年出现血栓形成事件。大多数事件是静脉血栓栓塞(n = 720),但也有248例卒中和47例心肌梗死。每位妇女通过利用1年后相同时间点时血栓形成的数据充当自己的对照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法测量的混杂。
结果表明,在产后的前6周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了6倍;然而,在7-12周期间风险仍然增加,但只增加2倍。Kamel博士说:“该风险似乎在产后13-18周期间的某个时间回到正常水平。”
表 近期产妇(病例)vs 1年后(对照)血栓形成率比较
研究人员指出,相比于产后6周内的风险绝对增加值 (22.1/100000),产后7-12周期间的绝对增加值 (3.0/100000)要小的多。
在后者的时间段,伴有公认的能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妇女与那些没有这些风险因素的妇女血栓形成的比值比相似,因此增加的相对危险度应在高危患者中给予重视,例如那些伴有遗传性原发性易凝状态或以前有血栓形成的患者。
相关阅读:
ISC2014:**能增加卒中风险
ISC2014:轻微感染或可增加儿童卒中风险
ISC2014 URICO-ICTUS研究:尿酸于卒中治疗有益?
ISC2014:t-PA静脉溶栓能否用于80岁以上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