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在II期或III期直肠癌患者中开展的III期研究(NSABP R-04)表明,将术前新辅助放疗与卡培他滨或五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其效果等同。研究结果将于2014年ASCO GI会议上公布。
卡培他滨是一种与五氟尿嘧啶相似的药物。这一试验充分证实,应用五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都是可以的。研究者们还发现,在这两个方案中增加另一种化疗药物——奥沙利铂不会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治疗的毒性作用。
作者观点:
主要研究作者、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医学教授Carmen Joseph Allegra说:医生在应用卡培他滨时,应该非常自信自己不是在进行无效的治疗。口服卡培他滨当然比输注五氟尿嘧啶方便许多。这意味着患者只需每天吃两次药片,而不是手术放置静脉留置针,然后带泵五周。尽管卡培他滨比无氟尿嘧啶价格更贵,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两种治疗方式总费用的差别还受放置和维护静脉留置针和泵(供输注五氟尿嘧啶时使用)的费用影响。
研究背景:
早期直肠癌通过术前化疗、放疗、手术和术后化疗可以治愈。II期或III期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一般术前进行化疗和放疗使肿瘤缩小。某些化疗药物(包括五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起到放疗致敏剂的作用,使肿瘤对放疗更敏感。
目前只有五氟尿嘧啶有随机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可以作为直肠癌术前治疗中的放疗致敏剂。尽管没有任何数据支持卡培他滨的应用,许多医生认为卡培他滨也有这样的作用,因为卡培他滨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中非常有效。
研究详情:
在这一四分组的临床试验中,11608位患者接受放疗同时被随机分配到五氟尿嘧啶组(1477人)、五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组(2329人)、卡培他滨组(3472人)和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4330人)。患者们接受其中一种治疗方式,持续5周,再经过大约1个月后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
各治疗组间的局部病灶控制情况、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没有明显差别。3年局部病灶控制率波动在87.4%-88.2%之间。外科医生可以完全切除肿瘤的病例大约占95%,这些患者中未发现微小病灶残留。2%-4%的II期直肠癌患者和4%-11%的III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局部癌症复发。每个治疗组中,大约80%的患者术后5年仍然存活着。
输注五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相似。然而,同时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腹泻和疲劳。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