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新生儿哭闹的原因鉴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生儿哭闹(crying)是表达感觉和要求的一种方式,饥饿时要吃,尿布湿了要换,过热或过冷要更衣,无事时可能要发音。这是正常的要求,属于生理现象,这种哭闹音调一般不很高。但另一种情况是对不舒适和对疼痛的表达,身上被虫咬后感到痒,发生皮肤褶烂,肠绞痛、头痛、耳痛(中耳炎)时的疼痛感,更要哭闹,属于病理现象,哭声高尖,时间长,有时身体还摇动,剧哭程度与感觉的轻重相关。家长一般也能判别出生理或病理现象。常见的病理性哭闹的原因约有下列几种。

    (一)感冒时鼻腔堵塞 新生儿用鼻呼吸,鼻堵时只能用口呼吸,婴儿已不习惯,出现不安,待哺乳时需要闭口更无法吸气,只能放弃奶头大声啼哭。治疗可在喂奶前1、2分钟用生理盐水滴鼻,冲洗出分泌物后再喂。如无效可用0.5%**滴鼻,但不宜多用和常用,因有可能发生萎缩性鼻毙,成为不易治疗的慢性疾病。

    (二)皮肤的皱褶处发生褶烂或大便后未清洗臀部发生臀红,常是新生儿哭闹的原因。因此平日要注意保持婴儿皱褶姓的干燥。婴儿大便后用棉花球或软布清洗臀部。用一次性尿布也要常更换,特别在大便后。

    (三)喂养不当 由于喂奶过多或过早添加淀粉类食品,或婴儿咽人空气过多,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又有空气。引起胃部膨胀和呃逆,有时呕吐。

    (四)乳糖不耐受症 人乳和配方乳(以牛乳为基础的配方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需要小肠绒毛膜顶端分泌的乳糖酶分解和消化,但亚洲人群中(包括中国)乳糖酶低下的发生率相当高,过去认为原发性乳糖酶低下不常见,且发生在儿童3~5岁以后,但也可发生于新生儿,为母乳喂养或配方乳喂养者,起病前无肠炎史或消化道其他疾病史,只是大便次数多,肠鸣音增加,排气时常带出少量大便,用抗生索或止泻药无效。是由于乳糖酶低下或活性低下引起,过多的未水解的乳糖到结肠后,在菌群的作用下发酵成脂肪酸和氢气,**肠壁增加蠕动,婴儿因腹部不适,常不安宁,如**严重可能引起肠绞痛,使婴儿剧哭。治疗在减少母乳喂养次数,代之以无乳糖的配方乳或酸乳,可取得良好效果,待月龄稍长提早增加辅食。

    (五)牛奶过敏 国内不多见。可由于对牛奶中β乳球蛋白过敏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不安和过敏性皮疹。治疗为改用母乳喂养,不吃含有牛乳成分的食品。

    (六)其他原因的肠绞痛

    1.肠套叠  是由于一部分肠套人相邻的肠中,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回盲型、回结型、[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型和多发型,吼回结型最多见,即回肠套入结肠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新生儿多为原发性,可能因饮食不当、咽气过多引起肠蠕动紊乱造成。肠套叠的症状为阵发性剧哭,常伴呕吐,休克时面色苍白,起病4~12小时后排出果酱样便或血便。但也有仅表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久即进入休克状态,而哭闹并不明显。早期腹部不胀,扪诊右下腹有空虚感,以后在右上腹或中上腹或左腹扪到长条形肠缺,质软可活动。治疗早期可从**通人空气复位,晚期则需手术治疗。

    2.嵌顿疝  腹股沟疝、脐疝和腹内疝一般都能复位,偶尔可发生嵌顿和肠梗阻,此时小儿除剧哭外还有呕吐、腹部膨胀等症。因此剧哭时要注意检查腹股淘部、外**和脐部的情况,治疗急请外科会诊和作好术前准备工作。

    3.原因不明的肠绞痛  又称肠绞痛综合征(colicpain syndrome),以女婴较多见,一天中剧哭时间可能共达3小时,一周内可能发作3次,多出现在傍晚和夜问,发作时腹较胀、腹肌张力较高,腿向腹部弯曲。此症多在出生3个月后减轻而渐消失。治疗可减少喂奶次数,不要一哭即喂,发作时让小儿俯卧,放一热水袋在腹下部,或试用镇静药如口服苯**,或用阿托品,但疗效不一定明显。确诊后对家属说明预后良好,以解除父母的忧虑。

    (七)其他部位的疼痛 如睫毛内翻时的刺痛,肾盂肾炎时的绞痛等不一一列举。

    从以上病因看来,当小儿剧哭时首先是询问病史和喂养史,然后作全身体格检查,寻找原因,同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对原因不明的肠绞痛需加强观察和护理。
2# 沙发
发表于 2017-1-10 13:26 | 只看该作者
好知识学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7 04: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