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7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十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疑似句: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简句: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桂枝加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 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 加来此味鼓应桴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葛根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陈慎吾《伤寒论讲义》:浅田:余之经验,项背强几几,乃自腰部沿脊柱两侧向后脑结节处上走之筋肉群强直性痉挛之意。如病者自去肩凝或腰背挛痛,以指沿其横径强力按压而触知有凝结挛急,同时病者诉疼痛,则断为项背强几几,百无一失。【讲义】……葛根多治无汗证,今汗出而用葛根,故云反也。盖汗是全身,项强是局部……【药物】药征:项背强急或痉挛。调剂:本药虽为发散药,然清凉滋润作用尤强,故专主筋脉动急。与麻桂为伍,治项背强急,兼能治刚痉;与连、芩为伍,治脉促上利喘促;与竹叶、防风为伍,治产后中风之喘……大黄使其肠蠕动,葛根止肠蠕动,甘草具包摄作用,葛根缓和包摄作用。
(2)、简明伤寒杂病论校注及临床应用:邪入其间,致使经气不利,阻滞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故见项背强几几……凡项背拘紧之证,多因风寒在经所致,因寒主收引,最易凝滞气血,使筋脉拘急,但必见无汗恶寒,今项背强急却因风邪伤表犯经所致。【方剂运用】无咳嗽者,均可用本方治之。(按:有咳嗽即不能用?何因?)
(3)、李翰卿《伤寒讲义集要》:前述桂枝汤证中,太阳病之项背强痛,只用桂枝汤即可治愈,此节为项背强几几,说明病情有进展的趋势,故加葛根,同时在葛根汤内,因无汗加麻黄,因项背强几几,也同于本节加葛根,这说明葛根对于项背强的证状是适应药。陆氏云:仲景有一证用一药。
(4)、李培生《伤寒论讲稿》:(葛根)加入桂枝汤中,既能升阳生津,又助桂枝解肌(故不啜粥)。
(5)、倪海厦《人纪》:项背强几几,脖子绷得很紧,绷得很紧表示此处的代谢循环系统不是很正常。平常感冒进来的时候,桂枝汤就可以了,管里面是热的,离开血就变成冷的,肌肉里面有一定的水,表水有时候没办法排出去,就会陷在肌肉里面,等于不正常的水在肌肉,就会硬绑绑的,感觉背后到项部冰冷冷的,这时候靠葛根把水提升上来,然后靠桂枝把水排出去变成汗,这样子肌肉中的水就能正常代谢出去,于是项背强几几就解除掉了。
葛根这药可以升水,这水除了把肌肉的水提升到表面上发汗发掉以外,最重要的是葛根可以从肠胃里面一路通出来,还有喉咙很干燥的时候,葛根也可以生津,让下面的津液往上走,上到喉部来。”本草”写葛根可以通痹、发痈;通痹、肌肉麻痹没有感觉,用葛根;发痈疽,可能是长肿瘤在里面,可能只是发炎在里面很深的地方,不在皮肤表面上,葛根可以把它推出来,所以葛根很好用。葛根可以升水,把水升到头面上来,所以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肌肤麻木不仁,处方里面一定加葛根,葛根可以通痹,让肌肤活络起来,把肌肉抒解开来,所以葛根功能是往上升,在头、面、颈、脖子的部分。葛根有升引水气,解散凝滞之力,故葛根有通痹、解毒、排脓、破血诸功。如果用针灸,下”后溪”、”申脉”(外踝下缘凹陷处,),”大椎”放血去热,上下强硬处再拔火罐。只下”后溪”. “申脉”(外踝下缘凹陷处,)也可以。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葛根四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法。   
不需要喝稀饭,因为葛根发阳的力量很强,所以就不用稀饭来加强发汗。桂枝和芍药等量,葛根要加重,所以如果桂枝三钱,葛根就要用四钱,如果桂枝五钱。葛根用六钱。如果葛根用的比较轻,葛根就无法发到背部,就被桂枝芍药带到四肢上去了。如果要葛根到脸部就要重用,譬如面部中风、口歪眼邪、在对侧”合谷”下针先麻醉,再”地仓”透”颊车”,矫正后,针”人中”、”承浆”定位,再开”桂枝加葛根汤”给病人服用,如果桂枝三,葛根重用到六,吃下去,第二天全部回正,麻感会全去掉的。
临床上,小孩子的感冒,常常都见到桂枝加葛根汤证,因为小孩子很皮、很好动,流汗很多的情况下吹到风,因为津液流失很多,所以也需要用到葛根。还有一种情形,体力劳动工作的人,冬天劳动的时候,汗出的同时伤于寒,到了来年夏至以前,发为温病,可能用到桂枝加葛根汤或是葛根汤。
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位于足内侧内踝正下凹陷处)。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 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 这里的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6)、聂氏伤寒学:从临床表现上看,项背强较太阳病之头项强痛的病变范围大,症状为重……加葛根有三种作用:1)升阳发表,解肌祛风,助桂枝汤发现解肌;2)宣能经气,解经脉气血之郁滞;3)生津液,起阴气,鼓舞阳明津液布散,滋津润燥,缓解筋脉之拘急。【古代临床应用】《伤寒大白》:阳明无汗而恶寒,用葛根汤;有汗恶寒,用本方。然此亦冬令用法,南方人里有热,以防风、羌活易桂枝。口渴消水,加石膏、知母;积热重者,加梔子、黄连。【现代临床应用】1)高血压后脑痛、冠心病、胸背痛。2)半身不遂:阳虚者,加附子;中风,颈项强直,既或无汗出、恶风。3)颈椎病:颈椎病、落枕、着凉引起的项背筋肉疼痛,拘急不舒者。【笔者临床应用】1)感冒、流感: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项背拘急不舒,脉浮数或浮缓,苔薄白;风寒外感,日久不愈,体弱气虚者,加黄芪。2)麻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具本方证者,加柽柳。3)荨麻疹:以疹色不红,素体常自汗出,恶风寒,脉浮缓或弱,属风寒束表者,加防风、蝉衣。3)落枕、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医案】某,女,成人。78年10月。感冒三天,自服银翘丸、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未效。刻诊:发热(37.6℃),微恶风寒,自汗,鼻塞流涕,项背拘急,不能自如,面部自觉有拘紧感(曾患颜面麻痹),脉缓而弱,舌红苔薄白。风邪客表,营卫不和,经输不利。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舒经活络。桂枝加葛根汤加桑枝10克。四剂。(聂惠民医案)
(7)、冉注伤寒论:恽铁樵曰:背几向加葛根,等于呕者加半夏,喘者加朴杏,足踡加附子,……两阳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是葛根第二个作用,盖下陷则为利,葛根性升,所以举陷也。
(8)、刘绍武《伤寒论阐释》:桂枝证是假太阳而真厥阴,项背强几几是真太阳病……太阳病的本质是热实,桂枝汤证的本质是虚寒……治虚寒需用热药、补药,桂枝汤证是虚寒证,桂枝汤的发热是时发热,太阳病的发热是一直发热,区别桂枝汤证与太阳病的要点有三:1)太阳病发热同时有恶寒,桂枝证的发热是时发热;2)太阳病是无汗症,桂枝汤证是有汗证;3)太阳病是脉浮、紧,桂枝汤证是脉缓,桂枝汤加葛根,而不能加麻黄,麻黄汤发汗药,只能火上浇油,桂枝方兼证都是对立面,如桂枝汤证是虚兼寒,麻黄汤证是实兼寒,不是一个证,我们定它为同义复合症,加葛根是反义复合证,葛根治太阳的药,也就是桂枝汤证的汗出恶风身疼痛,证候中出现了一个太阳证,即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是葛根的主治证……
(9)、张正昭《伤寒论归真》:太阳病,项背拘紧显著,常伸颈摇肩……其辨证要点为“项背强几几”与“汗出”……表证而见项背强,总缘筋脉失养,而筋脉失养,其因不外二途:一因邪气束闭,一因津液不升……太阳表证时,殆因头颈部血管收缩,血液减少,故有项背拘紧之感,用葛根后,局部血流量增加,神经肌肉得以濡养,则拘强自除。
(10)、李培生《伤寒论讲义》:强几几……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系项强之重者。【案例】庚戌。建康徐南强。得伤寒。背强。汗出。恶风。予曰。桂枝加葛根汤证。病家曰。他医用 此方。尽二剂而病如旧。汗出愈加。予曰。得非仲景三方乎。曰然。予曰。误矣。是方有麻黄。 服则愈见汗多。林亿谓止于桂枝加葛根汤也。予令生而服之。微汗而解。(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
(11)、张横柳《伤寒论解读与临床应用》:本条的“反汗出恶风”是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的省文。……其次,若明白了这个道理,则理解原文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就事半功倍了。
(12)、沈济苍《伤寒论析疑》:《药征》云葛根为“汗药中润品”……太阳伤寒无汗的项背强,是寒邪束表,经气不利,项背强的程度要比中风汗出的项背强重得多,换句话说,葛根汤证的项背强的程度要比桂枝加葛根汤的项背强重得多,因此,葛根汤以葛根为主药,主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一点不同于桂枝汤加葛根汤的“加葛根”,在用法上显然有主次的不同。……葛根汤证与麻黄汤证的鉴别点在哪儿呢?麻黄汤证无项背强几几而有喘,葛根汤证无喘而有项背强几几,故麻黄汤重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而葛根汤重解表散寒,宣通经输。……葛根汤中的葛根,具有解肌、透疹、生津、止泻的作用,再加芍药益阴和营,柯琴称其为开表逐邪之轻剂,处于麻桂二方之间,由于能治伤寒无汗的项背强,所以对肩周炎有也有相当疗效。
(13)、伤寒论现代解读:背部的浅层肌肉有斜方肌、夹肌、提肩胛肌、背阔肌;深层肌肉有头后小、大直肌、头上、下斜肌、头最长肌、颈最长肌、背最长肌、背脊肌、背项半脊肌等,都是跨越项背并把项背连接起来的,感染早期,皮肤肌肉的毛细血管收缩,上述肌肉就会出现轻度的收缩,而致俯仰不自如的表现。……葛根黄酮能扩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利于增加肌肉的血供,还能直接扩张外周血管,解除肌肉痉挛。
(14)、陈亦人《伤寒论译释》:【本方应用范围】肩凝症、落枕、肩周炎、脊背痛、半身麻木、目斜视、复视、颜面神经麻痹。【医案】某,男,45岁。四月前因感冒后左肩疼痛,项强,汗出恶风,左上肢发麻,不能高抬,不能持重物,苔薄白,脉弦紧。风寒侵犯,阻遏络脉。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柔润筋脉。桂枝加葛根汤,加羌活12克、白芷9克、没药9克,15剂。(经方验)按:本症由感冒引起,但已四月,药用15剂而愈。
(15)、贺有琰《伤寒论纵横》:某,女,四十岁。一月前因冒雨感冒,发汗解表多剂未愈。刻诊:仍头痛,时发热,汗自出,恶风,项背强紧如负重物,头俯仰不能自如,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风邪客于肌表,营卫不和,津液不能敷布,太阳经输失养。解肌生津,调和营卫:桂枝加葛根汤。一剂分三服,嘱初服药后,啜热稀粥一碗,覆被取微汗。自述服药身痒,继则周身挚挚汗出,已不恶风,头痛及项背强紧衰其大半,再服一剂。(贺有琰医案)
(16)、承淡安《伤寒论科学化新注》:汤氏之说也,项背之所以强者,以背部肌肉组织中之粘稠液凝滞,水气不能在其间流动也。葛根升引水气,解散凝滞。有通痹、解毒、排脓、破血诸功。针法:风池、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风门(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外关、合谷、申脉(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17)、伤寒论临床教程:兼太阳经气不舒证【诊断依据】1)符合太阳中风证的诊断;2)具项背明显强紧不适。【鉴别诊断】1)与太阳伤寒兼太阳经气不舒鉴别:其证无汗,脉浮紧;2)与单纯中风证的鉴别:项背强紧不明显。【治则】解肌散邪,生津舒筋【处方医嘱】葛根12~15克、桂枝6~9克、白芍6~9克、炙草6~9克、生姜6~9克、大枣6枚,三剂,水煎200毫升,分两次服用。【应变举要】1)若项背有刺痛感,加乳香、没药;2)口渴、舌尖红,加花粉、竹叶。【预后转归】1)通常服一剂后,遍身挚挚汗出,肩背尤甚,项背强痛症状减轻,提示病情向愈,可续服二、三剂。2)服用本药后,症状缓解,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消失,项背强痛症状减轻,但疼痛难以彻底消除,缠绵难愈,提示肩背经络损伤或宿寒,表邪虽解,里证仍在。【验案】某,男,41。患病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自如,自汗出则恶风,大便稀溏,日二三次,伴脱肛及后重,脉浮,苔白润,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为“太阳阳明合病”: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草10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葛根16克,服药后,不须啜粥,连服七剂。(陈明《刘洲舟临证验案精选》)【误案】某,女45岁,87年4月25日诊。自述面部右侧肌肉瞤动,且有麻木感,口眼?斜1年。1年前因汗出恶风而后突感右侧肌肉瞤动,项背强几几,右侧面部麻木,渐现口眼?斜,时有自汗、恶风、手足麻木等症。诊为面神经麻痹。服西药及镇肝熄风汤及牵正散等不效。查:神志清楚,面色微黄,两目有神,右侧面部肌肉瞤动,无明显口眼?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风邪侵袭,营卫不和,筋脉失养。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草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葛根50克。服后啜热粥200毫升,取微汗避风。6剂后症减。后因劳累后汗出当风复发。复投本方21剂。(金树武《桂枝加葛根汤治面肌瞤动》)【防误要点】若失于详细问诊,可能遗漏项背强痛之兼证。
(18)、邢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
桂枝加葛根汤表解
治疗原则:疏风邪,疗项强
主治脉症:1)症状:发热恶寒、自汗出、项背强几几;2)脉象:浮缓。
后世演变:葛根续命汤由此脱化
组织配伍:疏风散邪:桂枝、生姜、葛根
                                 养阴敛汗:芍药、大枣、甘草
                                 和中益胃:生姜、大枣、甘草
                        生津液柔项强:甘草、芍药、葛根
(19)、《伤寒论释义》:葛根辛平味甘无毒,不但能治疗伤寒中风,解肌发表,又能鼓舞胃气上行以生津液而布达经脉,表解津和,诸症皆解。……为根块药,先煮取其厚味,以增强治病疗效。
(20)、伤寒论条解:还可用于高血压引起的项背强痛。
(21)、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若兼见肢臂麻痛者,可与蠲痹证合用【验案】1)某,48岁。76年3月28日诊。一周来,天气渐暖,稍减衣被,不明原因现项背拘紧而痛,甚则转头不灵,**针灸无效,诊见苔薄白,脉稍弦。X线示第六、七颈椎轻度骨质增生。葛根15克、桂枝10克、白芍18克、炙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羌活10克、防风10克。日一剂。服3剂后症大减。又服3剂。2)某,女,44岁,工人。79年12月8日诊。二月来两臂逐渐发沉,继之项背沉痛发紧,活动不能自如,X线示“颈椎病”,针灸服药不效,渐重。苔薄白,质稍暗紫,脉虚大无力。前服之方,多为羌活、防风、独活、寄生、鸡血藤、通草、丝瓜络、乳香、没药等驱风通络活血化瘀之品,既久服未效,当继此教训。改予葛根汤加蠲痹汤加减。葛根15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去核)、羌活10克、防风10克、黄芪25克、当归12克、姜黄10克。每日一剂,10剂后明显好转,肩臂发沉消失,项背沉痛发紧消失大半,颈部活动自如,又服10剂。愈后4月,1980年4月因劳累又发生前述症状,又与8剂而愈。
(22)、柯雪帆《伤寒论选读》:葛根味甘性平,具解肌退热、升阳生津之功,加入桂枝汤中,升津液以濡养经脉,助桂枝以解肌祛邪【临床应用】多用于受凉引起的项背疼痛不舒及偏颈、落枕,某些发疹性疾病如荨麻疹、麻疹初期,痢疾初起,或胃肠痛兼有发热,见项背不舒者……
(23)、新世纪伤寒学:【医案选释】僵人综合征 某,女,52岁。平素易汗,85年10月感下肢抽搐疼痛,渐至颈项强,下肢僵直,不能下地,伴发作性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时诊头项强直,转侧不利,全身瘦弱,面色苍白,言语欠清,神情淡漠,双眼内收外展受限,双胸锁乳突肌、腹肌紧张,四肢张力高,反射活跃,双脚趾向足心拘挛,全身湿润有汗,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卫不和,筋脉失养,治以桂枝加葛根汤。葛根30克、桂枝、生姜各10克、白芍12克、甘草5克、大枣5枚。连服30剂,汗止,周身有柔和感,加全蝎3克,研末冲服。又服30剂,全身拘急缓解,肌肉松弛柔和,语言清晰,虽有脚趾拘紧,已能下地行走。(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辨治思路:患者无明显外感诱因,显属杂病。平素易汗,病后至今仍“全身湿润有汗”,内在脏腑病变不明显,知为营卫不和。自汗一症,既为营卫不和之反应,又为诸筋失养的原因。营卫不和,肌腠疏松,汗出溱溱,久则伤津,无以濡养筋脉,经脉拘急,故见头项强直,手足挛急及肌肉紧张等,虽未有发热恶风之表证表现,但也具备本方证之病机。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止汗,汗止津不外泄,此汗即为保津;葛根升津气、舒筋脉标本同治。津伤较重,故重用葛根、芍药,稍减桂枝、生姜(按:原方各三两,现用各10克,何来减用之说?),以防辛散太过,再伤阴液。二诊时加入全蝎,加强通经和络、息风止痉之力。【现代研究】现用治感冒、头痛、眩晕、面部偏则浮肿、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僵人综合征、慢性多发性肌炎、特发性震颤、胃痛、痢疾初起、急性肠炎、落枕、颈椎病、风疹等,临证以营卫不和,津液不布为病机。
(24)、柯雪帆《伤寒论临证发微》:新增加的症状虽有一定意义,但并不改变原有证候的基本性质,加味所加的药物也改变原有方剂的基本性质。……葛根升津舒筋,既舒缓项背部肌肉筋脉,又解表退热。【医案】
1)偏颈 某,女,5岁。玩耍时不慎落水,裤子打湿,头身未见损伤,亦未诉任何不适。傍晚发现患儿颈项向左偏斜,不能转动,诉颈项疼痛。经手法及药物外敷治部八日,白天嬉戏如常,暮夜即感不适,骨科排除骨折,局部皮色不变,不发热。但肌肉强硬,有压痛。头汗多,口渴,二便无异常,苔白,脉浮。法当解肌祛风,舒利经脉。桂枝10克、白芍15克、葛根24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花粉18克,1剂汗止,3剂颈不偏,上方加秦艽15克、丝瓜络12克,再服2剂。(《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2)急性中毒性痢疾(先表后里)陈XX,男,4岁半,住某医院,1963年8月26日初次会诊。
九天前突然发热,恶心哎吐,四小时内即抽风二次,昏迷而急诊入院,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等措施,而四肢一阵阵发紧,翌日面色更灰暗,寒战高热更甚,曾突然呼吸暂停,见下颌运动,经人工降温十六小时,才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败血症样热型,上午寒战,肢凉发绀,午后高热42~43℃,一直谵妄躁动,下痢脓血日十~二十余次,里急后重,化验:白细胞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细胞3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尚能食半流质,腹胀不硬,不呕吐,无汗,四肢清冷,神志不清,呈半昏迷状态,膈部扇动,呼吸促,面色灰暗,小便黄,脉右沉濡,左弦大急,唇淡,舌质淡不红,苔薄白腻,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里结表郁,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病已八日,而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若单治里,伏邪不得外越,必然内结,邪愈结而正愈虚,正虚邪实,已至严重阶段,幸胃气尚存,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肌表汗孔之闭,达邪外出,以解里急,拟用桂枝加葛根汤。处方:粉葛根二钱 桂枝一钱 白芍一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慢火煎取180毫升,每四小时服30毫升,服一剂。
27日二诊:服药后,是夜 汗出,从头部至上肢、手心达大腿,但小腿以下仍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和,今晨已无寒战,午后又发热39.6℃,大便昨天共22次,为脓血,有里急后重,呼吸仍促,头部有微汗,下肢仍无汗,胃纳尚可,小便黄而少,脉转沉数,舌淡苔薄白腻,此表气略通,因正虚不能达邪,以致汗出不彻,邪不透达。治宜扶正祛邪,表里合治。
处方:党参一钱 生扁豆二钱 砂仁五分 杏仁一钱 木瓜八分 香薷五分 藿香八分 粉葛根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 大枣一枚 煎服法同上,服一剂。
28日三诊:服昨方后,遍身微汗透彻至足,体温波动在36~39.5℃,昨天大便减为十四次,呈绿脓样酱色便,里急后重已不显,腹满减轻,精神好转,面黄,脉右沉濡,左沉弦,舌淡,苔转黄腻少津。至此表气已通,里热渐露,治宜生津益气,兼清湿热。
处方:玉竹一钱 生扁豆二钱 茯苓三钱 香木瓜八分 杏仁一钱五分 厚朴一钱 茵陈二钱 滑石三钱 生稻芽二钱 藿香五分 通草一钱 荷叶二钱 服二剂。
30日四诊:大便每天仍十多次,但脓血及里急后重再减,汗复止,夜间最高体温39℃,遍身皮肤出现红疹,无明显搔痒,食纳尚可,小便黄,白细胞已渐增至2100/立方毫米,中性56%,脉沉数,舌淡苔黄腻,病减而疹见,乃伏热外出之象,治宜续清湿热。
处方:  茯苓皮二钱 扁豆衣二钱 茵陈二钱 豆卷三钱 黄芩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银花叶二钱 淡竹叶一钱五分 苡仁四钱 滑石三钱 通草一钱 荷叶二钱 服一剂。
31日五诊:体温已降至36.8~37.1℃,大便次数大为减少,脓血基本消失,无里急后重,精神较佳,遍身微汗续出,全身红疹仍露,脉沉数,舌苔灰腻,表里渐和,湿热未尽,宜续清余热,兼调理脾胃。原方去竹叶、黄芩,加甘草五分,麦芽一钱五分,服二剂。9月2日六诊:体温已正常,大便日三次,无脓血,黄粘不成形,红疹已消失,腹满亦平,精神转佳,食欲增进,脉和缓,舌淡惟苔仍秽腻而厚,仍宜调脾胃,通阳利湿为治。
处方:茵陈一钱五分 藿香梗一钱 扁豆衣二钱 厚朴一钱 广陈皮一钱 炒麦芽二钱 薤白一钱 滑石三钱 神曲一钱五分 通草一钱 荷叶二钱 服二剂。忌食油腻。药后舌苔退净,诸症消失,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总数8150/立方毫米,中性66%),痊愈出院。
按:患者系急性中毒性痢疾,起病急而抽风昏迷,每天十~二十多次脓血便,每日上午面发白,肢凉,恶寒战栗无汗,午后高热至42~43℃,曾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未效,并有白细胞减少,蒲老谓正虚邪实,已至严重阶段。凡痢疾多属里证,治当从里,但每日午前恶寒肢冷,战栗近促,下利腹满,乃邪陷于里,不能外达,病情至此,殊难措手,幸胃气尚存,津液未竭,急救之法,借用桂枝汤和营卫以开闭,加葛根升提阳明以举陷,盖开肌表之闭,即可解里急之危,使内陷之邪,由表而出,又如桂枝汤法以粳米、荷叶为粥,助胃达邪,服后表气略通,得微汗未彻,而寒战消失,肢凉转温,高热稍减,里急略缓,呼吸仍促,改用治暑湿之品,表里合治,扶正祛邪,药后全身微汗,高热再降,下利渐减,此时内陷营分之伏热又由疹出而消散,后以生津益胃,通阳利湿,邪去正复,症状逐渐消失而获痊愈。由此可知祖国医学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重在先解其表,不使邪气深入和内陷,表里和,营卫通,则邪有外出之路。本例乃治变救逆而施,非治痢之常法,但达邪外出之旨,仍不失中医治病理法,是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
(25)、高级伤寒学:《伤寒论》中,凡不应见而见或少见的症状前多用“反”字,以示警醒,说明本证辨证的关键,在于汗出……【现代应用】1)内科:感冒、头痛、眩晕、面部偏侧浮肿、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僵人综合征、慢性多发性皮肌炎、特发性震颤、胃痛、痢疾初起、急性肠炎;外科:落枕、颈椎病、风疹作痒;儿科麻疹。2)主要指标:项背强痛、恶风寒、汗出、发热。3)《伤寒论译释》载:肩凝症、落枕、肩周炎、脊背痛、半身麻木、目斜视、复视、颜面神经麻痹。【医案选录】1)颈椎增生症 某,41岁,老师,78年2月初诊。自述颈部不灵活,转动不自如已2~3月,伴上肢麻木,手臂举动不便,脉缓,X线示颈椎增生,予本方加味:桂枝6克、赤白芍各6克、炙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生黄芪15克、秦艽10克、姜黄10克、葛根15克。20剂后,颈部俯仰灵活,手麻木减轻,随访一年多未发。(陈瑞春医案)2)头痛 女,34岁。头痛已半年,项强,遇风温加剧,得汗稍减。舌淡,苔白,脉弦。风寒入侵,阻遏经脉,本方加味:葛根24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甘草4.5克、生姜3片、大枣5枚、川芎6克、细辛1.5克。1剂痛减,3剂愈。无复发。(《伤寒论古今研究》)【作者按语】可见本方是一首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舒经解痉、升津润燥的方剂,主要用于神经、传染、精神、循环等多系统疾病。随证加减一:颈椎增生加姜黄、生黄芪、桃仁;面神经麻痹加黄芪、当归、地龙、红花;头痛加细辛、川芎、白芷;面部浮肿加地龙、防已、白术;眼瞪下垂加黄芪、熟附子;重症肌无力加黄芪;多发性肌炎加姜黄、桑枝;眩晕加天麻要、钩藤;风疹作痒加紫背浮萍、蛇床子;麻疹初起加升麻,后加桔梗、生地。【注意】桂枝、芍药、葛根必须同用,葛根宜重用,一般10~15克,遵仲景煎法且温覆取微汗,效果更佳。
(26)、伤寒论古今研究:[参考用量]桂枝3~18克(常用量9~12克)、芍药3~30克(常用量12~15克)、葛根9~50克(常用量12~15克)、甘草3~10克(常用量6~9克)、生姜4~18克(8~12克)、大枣4~20克(6~9克)。[煎服法]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去160毫升,内诸药,煮至水剩240毫升,服80毫升[主用范围]1)毛囊炎:桂枝、杭芍、连翘、胡连、苦参各9克,葛根12克、二花30克、地丁15克、甘草3克;2)风寒头痛;3)虚寒性胃痛;[医案选录]1)痉症(急惊风) 曾姓之子生甫一周染患此症,医用清热祛风之剂,愈见口渴,便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已无生理,用葛根汤,服药后,抽搐自止,次晨复诊,再用桂枝加葛根汤而愈。(《温氏医案》)2)乙脑后遗症 某,男,8岁。一月前因高烧昏迷收入县医院。诊为乙脑,经中西医抢救脱险。但留项背及全身关节强直,时呈阵了性痉挛。语言蹇涩,脉弦细,舌红少苔。本方加当归、木瓜、红花。3剂后症状稍减,前方继进。3)落枕 某,男,成。患落枕,头不能转侧,项背板痛。刺落枕、肩井、后溪、阿是,稍效,但仍痛苦难忍。服本方2剂。(《伤寒论医案选》)4)面部偏侧浮肿 女,36岁。素体虚,多年时有左侧头痛。曾用八珍加味,效佳。就诊当是晨起,发现左侧面部浮肿,胀、麻,伴恶风,全身酸困,神疲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无力。询其诱因,知昨日汗出洗澡,病属络脉空虚,汗出入水,水湿痹阻。治宜解肌祛风,行痹通络。葛根3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草6克、大枣4枚、地龙6克、防已6克、白术12克,3剂。(河南中医)5)柔痉 男,37岁。头痛,项背强痛,常自汗出,头项部特别恶风,躺下则头晕,夜卧不宁,一年来逐渐加重,驾驶汽车日感困难,舌淡红,苔白润滑,脉浮缓。解肌祛风,濡润经脉。葛根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炙草9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2剂后诸症悉减,损益再进数剂,慎冷暖,半月而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6)眼睑下垂 女,23岁。体质虚弱,面黄肌瘦,四肢困乏无力,声低气怯,饮食量少,时时汗出,月经尚未初潮,眼睑下垂四月,舌淡,脉沉无力。初以补中益气汤十余剂,效差。后辨为风寒之邪阻滞经脉,投葛根3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草6克、黄芪15克、熟附子6克,解肌祛邪,益气温通,六剂。(河南中)
(27)、伤寒论临床应用:女,11岁。76年6月15是诊。一月前着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某医按感冒治疗无效,病情渐重,食欲减退,明显消瘦。近六天来又见颈项强直,恶心呕吐等。T38.0℃,P100次/分,R20次/分,BP14.5/9.5Kpa,心肺(-),腹壁反射迟钝,膝腱反射活跃,布氏征、克氏征均(+),……诊为结核脑膜炎,抗痨治疗2周效差,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颈背强急,脉浮软。葛根12克(先下)、白芍6克、生姜9克、炙草6克、大枣12枚、麻黄9克(先下),日一剂,2剂后症状大减,5剂后诸症消除。后以益气养阴扶正。中药治疗期间未用西药。(曾福海《伤寒论方证辨析与新用》)
(29)、伤寒论临床发挥:【医案】1)面神经麻痹 女,26岁。乘车,面朝敞窗,疾风拂面,时觉凉爽,抵家后始觉面部拘紧,口眼?斜,苔白而润,脉浮。风中阳明经络,“在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本方加白附子、全蝎。两剂。(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2)产后受风 女,32岁,足月产后5月。98年7月12日田间喷药。天气炎热,汗出较多,电扇下乘凉后觉项背不舒,3天后两目拘急,随之两眼肌肉颤动,时有汗出,遇风诸症加重,肌注维生素B、C、E,又**一击,效差。查:无口眼?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草9克、生姜4片、大枣5枚、葛根24克。服药避风。3剂后眼睑痉挛明显减轻,项背得舒,又服3剂。(李桂敏•桂枝加葛根汤新用途)
(30)、陆渊雷《伤寒论今释》:项背之肌肉神经强急,由于津液不达。津液即营养液也,其来源在消化器官。葛根能摄取消化器官之营养液,而外输于肌肉,故治项背强急。《本草经》谓葛根能起阴气,即输送津液之谓。张洁古谓升阳生津,李东垣谓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皆体验之有得。葛根与桂枝,皆能发表解肌,惟桂枝性热,葛根性凉,病之性质,太阳属寒,阳明属热,热者宜凉,寒者宜温,故太阳解肌用桂枝,阳明解肌用葛根……是知葛根为项强之特效药……
(31)、李心机《伤寒论通释》:(本证)其特点是项背强几几,即不仅项强,而且背也强……反映出项背局部气血郁滞更重……同样一味葛根,在中药学和方剂学中可取后世之发明,而在《伤寒论》中则不可。综观本方,仲景用葛根,意在解肌开腠,生津液,起阴气,治痉病也用葛根,意也在此。【验案】1)柔痉 男,37岁,汽车司机。77年秋开始,头痛、眩晕、眼胀、后项强直胀痛及背,牵连双肩酸楚,难以俯仰转侧。驾驶车辆时,头项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工作。夜间卧床,须垫上三个枕垫,病重时,闭眼即觉眩晕,甚而被迫睁眼目不眠。查无明显体重,仅血压稍高。经服镇静、安眠等药,不效。于78年9月来诊:头痛、项背强痛、常自汗出、头项部特别恶风,躺下则头晕,夜卧不宁。一年来,逐渐加重,驾驶汽车日感困难。舌淡红,苔薄滑润,脉浮濡。此属风湿外伤筋脉之“柔痉”,法宜解肌祛风,濡润经脉。桂枝9克、芍药9克、炙草6克、生姜15克、大枣20枚、葛根12克。2剂诸症悉减,损益再进数剂,慎冷暖。半月愈。(范中林医案)
2)11岁。4天来发热。头痛,项背强,转侧不利,自汗出,恶风,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脉浮缓,苔薄白。桂枝7.5克、白芍7.5克、甘草7.5克、葛根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日2次。
3)(张釉云医案)
(32)、男,32岁。80年8月5日诊。5小时前,无故突然头呈自发性、不自主性向右上方倾斜。肌注氯丙唪50毫克、庆大8万单位无效。既往体健,舌淡,苔薄白,脉缓。查:发作时,先是头呈不规则细小的动摇,继则逐渐向右上侧倾斜或后仰,下颌向对侧扭转并稍向上,口张难合,两目上翻,伴项背强急,自汗,恶风,呖干等。每5~10分钟发作一次。诊断:痉挛性斜颈。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布,筋脉失养。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疏利经脉:葛根15克、桂枝12克、白芍30克、炙草10克、大枣15枚、生姜3片。水煎1剂分2次服,2剂愈。(王立恒医案)
(33)、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是介绍太阳中风兼证之一的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中风的病机是风邪伤了太阳之经,本证有头项强痛。如果邪气在太阳经由项及背,出现项背强几几,就比头项强痛要严重了(按:一得)。这个.几几.的.几.啊,没有钩,有钩就念几几(jǐ jǐ)了。什么叫.几几.?.几几.是一个形容词,形容项背拘紧、强急,活动不能自如的症状。古人认为幼鸟的羽毛不丰,要飞而飞不起来,就会脖子向前引,这种现象就叫.几几.。还有一种鸟叫凫,就是现在所说的水凫,其名称当中就有.几.的意思,这种鸟在水里不论怎么游,脖子都不动,既不左顾也不右盼。 太阳经的受邪部位从头项延长到了后背。由于太阳经脉的运输不利,就出现了项背强几几的症状,脊背和头部的、项部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出现这些症状,一般都有寒邪为患,寒性收引,发生项背强急的同时应该无汗,但是还有汗出恶风的症状,所以加个.反.字,说明这是风邪而非寒邪伤了太阳的经络,肌腠不舒。针对这种病情,应该用.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因为有汗出、恶风的主证,所以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因为有项背强几几,所以加葛根解表舒经。.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合现在的大约12g。具体而言,在桂枝汤中加入葛根有三种作用:第一,葛根也有解肌祛风的作用,能辅助桂枝汤解表;第二,葛根能疏通经脉的凝滞,主治项背强几几;第三,葛根能生津液,有滋润经脉、缓解拘急的作用,使津液上潮。
举一个我应用葛根的例子。我以前到门头沟带领学生实习,看过一个女性患者,嘴张不开了,吃东西就很困难,只能吃稀的食物,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为颞颌关节炎。我一看,她有些口渴、心烦,脉弦长,稍微偏浮。根据中医辨证,病位是在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夹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正是颊车的位置。因此,我用了六钱葛根以疏通经脉,半两石膏以清气分热,又加了三四味其他的药。吃了三付,嘴能张开了,也能吃一些东西了。吃了六付,完全好了,吃东西一点儿不受障碍了。
另外,《伤寒论》记载本方有麻黄,据宋朝林亿等人的校订,认为有麻黄是错误的。因为有汗出,就不能用麻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34)、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这个“项背强几几”啊,“几几”这两个字是象形字。这个本来是成无己注呀,就是伸脖子的这么一种形状,伸颈状,他也解释明白这个意思了。实质这个字你查字典没有,是说小鸟学飞的时候,它这个羽毛不丰啊,飞不起来,脑袋往前伸伸的样子,叫做“几几”。那么由于这个项背特别强,强就是拘紧呐。这个脖子啊萎软不自如,就叫做“几几”。
伸着脖子,左右的运转不自如。那么这个太阳病,限于这个“项背强几几”的这种情况,“反汗出恶风者”,这搁个“反”字,它后头有这么一段,它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它冲这一段来的。它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全是由于无汗而恶风,用葛根汤。那么现在呢,搁个反汗出,与那个就不一样了,那个无汗,而这个是反汗出。这个字用的用的用意呀,特意搁个“反”,干什么呢,让你对这两个方剂作个鉴别。全是“项背强几几”,无汗者是葛根汤,有汗者就是桂枝加葛根汤。这搁个反字啊,就把这个内容给揭示开了,搁个反字让你比较,就是让你比较那一段,那么后头就快讲到了,这是两个方剂应用的主要鉴别点(按:一得),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那么这个项背强,就是项背这个地方肌肉发痉挛,它痉挛的厉害,就是痉病了,就要背弓反张了。轻者就是“几几”然,就是脑袋别扭,脖子伸着运转不自然。这是肌肉的关系,肌肉发痉挛。这个葛根汤,葛根这个药,在本草上说是,主消渴,身大热,是个清凉性的解肌药,而有作用这个“项背强几几”,就是项背肌肉拘急呀,葛根汤有这个作用,有这个医疗上的作用。
那么其他都是桂枝汤证,别看他没写,这个太阳病就贯穿了,然后太阳病汗出恶风,就概括头前那两段了,太阳病,头项强痛,怕冷啊,同时再有汗出恶风呢,这就是桂枝汤证。但是“项背强几几”桂枝汤治不了,所以他加一味葛根,这个葛根呐,有治项背拘急的特能,所以加入到桂枝汤里头,它就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急的这么一种证候。
那么这个方剂呢,这个书上是错的,麻黄不应该有,有麻黄就是葛根汤喽,后头单有一个葛根汤,这个赵开美本他搁个麻黄,你们把它勾掉。而且这个药物的分量也不对,这个芍药、桂枝也都应该三两,他是桂枝汤的加味,就是桂枝汤加上四两葛根就对了,旁的应该照旧就对了。那个葛根汤啊,桂枝和芍药都减量了,这个书啊把葛根汤搁这个地方了,这不叫桂枝加葛根汤了,所以这个是错的。在书上应该把它改了,麻黄去掉,芍药搁三两,桂枝还是搁三两,那么这个方子的煎服法与桂枝汤一样,但是不必喝稀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呢,就是桂枝汤证,一切合乎桂枝汤,同时项背强几几。太阳病只是项强啊,这个牵连到背了,非加葛根不可。
(35)、伤寒论现代解读:词解           
项背强几几[音殊 ]:是形容项背部肌肉紧张度升高,仰俯不得自如的情形。背部的浅层肌肉有斜方肌、夹肌、提肩胛肌、背阔肌;背部的深层肌肉有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下斜肌, 头最长肌,颈最长肌,背最长肌,背脊肌,背、项半脊肌等等肌肉都是跨越项背并把项背连接起来的肌肉,当感染的早期,皮肤肌肉的毛细血管收缩时,这么多项背肌肉就会出现轻度的收缩,病人出现俯仰不自如的表现。
解读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葛根黄酮能扩张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利于增加肌肉的血液供给,还能直接扩张外周血管,解除肌肉痉挛。中医界对本方中是否有麻黄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不应有麻黄,应该是桂枝汤中单加葛根。在临诊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6)、李培生《伤寒论讲稿》:表实误用桂枝汤……多有阳盛致衄之变……表虚误用麻黄汤,多用则有亡阴亡阳之变。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2 14:36 | 只看该作者
很全面 详细  有机会 试试
3#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3 16:12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啊,然后再次谢谢楼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