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38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胡老医案求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到一医案,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是用这样的方子: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向大家求教,也觉得这个医案挺有意思的,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康某,36岁,男,3年前因食青椒发哮喘,久治不效,冬夏皆作,始终未离氨茶碱,
半年多服补肺益肾之剂,证反增,近日哮喘发作,昼轻夜重,
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伴胸闷腹满,口干便秘,心悸眠差,舌苔薄白,脉沉缓。
2#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6 22:17 | 只看该作者
哮喘反复性发作,类似于”往来寒热“,故以柴胡剂。胸闷腹满,便秘,故选用大柴胡汤。久病多有瘀,故合桂枝茯苓丸。石膏之用,是仿柴胡加芒硝汤之意,无燥屎,仅为便秘,故以石膏代芒硝。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是胡老治疗哮喘的常用方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7 19:12 | 只看该作者
腑通气通,通通通……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4
发表于 2014-2-22 15:12 | 只看该作者
各有千秋.不要崇拜.
5
发表于 2014-6-1 09:26 | 只看该作者
过来学习一下,希望能增长自己的见识,谢谢大家慷慨的分享
6
发表于 2014-6-16 00:00 | 只看该作者
没写药物计量以及服药方法,感觉应该还有后续治疗吧!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7
发表于 2014-7-7 00:53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搜索一下胡老**冯世纶出版的书,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8
发表于 2014-7-8 23:08 | 只看该作者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

近日哮喘发作,昼轻夜重,
倚息不得卧,舌苔薄白-----心下有水饮?
大汗淋漓,口干便秘----没有提及恶寒。阳明有热?
心悸眠差---水气凌心?
伴胸闷--少阳证?
腹满--心下痞
脉沉缓--沉指里 也指水饮
青椒引起,素有水热互结?青椒辛散而热,引到水热上攻?
“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
桂枝茯苓丸--除了常规的活血,化瘀,消癥。。应该是取其桂枝温心阳,茯苓利水
加石膏,助清阳明热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不知道这样理解 行否
9
发表于 2014-7-17 17:0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想想,有点懂胡老为啥子这样用了,,症状是少阳阳明病,不是合病,是阳明病里的少阳阳明病,加上咳逆倚息,是兼有杂病中的支饮,解少阳阳明则大柴胡,解支饮木防己汤,可是木防己汤有脉沉紧,面色黧黑,本病既未见,那么从药味组成及配伍关系上,桂枝茯苓丸和木防己汤其实差不多,而且久病用桃仁、牡丹皮有化瘀生新的作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这种用法,其实跟血府逐瘀汤是差不多的,不过加了石膏解胃之热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0
发表于 2014-7-17 17:31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还是舌苔薄白,脉沉缓,这里胡老的缓脉可能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缓脉不一样,如果理解成主脾湿的缓脉,可能就离题太远了,这个缓脉只是表明气血不虚,加上沉表明部位在脏腑,从用药来看脉象也应该是沉缓有力,是雍容的一种脉象,因而用了这种合方。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1
发表于 2014-8-4 08:37 | 只看该作者
胡老认为哮喘多从瘀血论治,治哮喘很推崇大柴胡汤,这方面可以看冯世纶老师主编的《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里面有专篇论述。这则病例,比较典型啊,您看看那本书应该就清楚了
12
发表于 2015-4-20 11:0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13
发表于 2015-4-20 12:18 | 只看该作者
哮喘是伏痰加外感而发作,半年多服补肺益肾之剂,证反增,是应攻反补,为误治,近日哮喘发作,昼轻夜重,
倚息不得卧,病在里,大汗淋漓,有脱津向阳明转化之势,伴胸闷腹满,口干便秘,心悸眠差,舌苔薄白,脉沉缓,正切用该方
14
发表于 2015-4-30 18:2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胡老的医案就过来看看
15
发表于 2015-5-11 20:13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东西都是后世编书是被加进了私货
16
发表于 2015-6-26 23:02 | 只看该作者
冯世纶出版的书没用,从来不解释胡老立方用意
17
发表于 2015-12-22 15:06 | 只看该作者
伴胸闷腹满,口干便秘,大柴胡汤加石膏证
昼轻夜重,倚息不得卧,——乃是有淤血,大汗淋漓,心悸眠差,舌苔薄白,脉沉缓。乃是有停饮,为桂枝茯苓丸证
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18
发表于 2016-12-4 22:08 | 只看该作者
病例1 康某,男,36岁,中学教师,病案号143153
初诊日期1964年4月29日:三年前因食辣椒而引发哮喘,始终未离西药治疗迄今未愈,冬夏无休,每次发作,常因偶尔咳嗽或喷嚏引发。自觉消化不好,大便干燥即为将发之预兆。发作时喘满胸闷,倚息不得卧。曾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各大医院治疗均不见效而来北京治疗。来京亦多处找名中医诊治,一名中医以宣肺定喘、补肾纳气等方药治疗7个多月,证有增无减,并告之:“伤色太甚,虚不受补。”颇感精神痛苦,以至绝望。计返故里等死,后听别人介绍,到胡老这里最后一试。现在症状:喘闷,胸腹胀满,昼轻夜重,晚上哮喘发作,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口干,便秘,心中悸烦,眠差易醒,舌苔薄白,脉沉缓。据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枳实三钱,炙甘草二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生石膏一两半。二诊5月3日:上药服第二剂后,症状减轻,服第三剂时,大便通畅,哮喘已,胸胁满、腹胀、心中悸烦均不明显,已不用西药氨茶碱等,上方继服三剂。三诊1966年9月25日:出差来京,告知病情,两年来曾数次感冒咳嗽,但未出现哮喘。
19
发表于 2016-12-4 22:10 | 只看该作者
按:本患者为支气管炎哮喘,三年来用中西药及手术治疗无效,关键是辨证不准确,实用补治,方不对证,致使病长久不愈。初诊时证的特点:胸胁满闷,心中悸烦,汗出口干,大便秘结等,为少阳阳明合病证。发病既不为外感所诱发,有无痰饮证候,尤其昼轻夜重,多属瘀血为害。综合以上分析,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方证,故予两解二阳合病,兼以祛瘀活血,因方药对证,故服之而收捷效。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本患者为瘀血实邪所致的哮喘,治疗应急速攻逐瘀血里实之邪,故用大黄、枳实、桃仁等峻厉之药,而以大枣、甘草、茯苓、生姜等常药和之。故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治疗瘀血里实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之哮喘,其攻邪速捷,但不伤正。临床屡用此方皆不用麻黄,而治疗哮喘屡见显效。
20
发表于 2016-12-4 22:1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阳明证不太确定,因为舌苔薄白,所以用石膏一两半是不太敢。其它到是可以理解,病久了血瘀。这人可能长期的便秘。主要是通腑,前期补肺补肾正好相反。
21
发表于 2016-12-4 22:2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这个不理解:


案例2 王某,53岁,中学教师,病案号11188。初诊日期1978年11月24日:哮喘3年。1976年夏天因闻***后患哮喘,伴咳嗽吐白痰,经治疗两个多月缓解。今年8月地上撒了大量***又引发哮喘。曾两次住院治疗,用抗生素、激素等,症状暂时缓解,但出院后不久又发如初。常服西药扑尔敏、氨茶碱等,效果不理想。又服中药汤剂及胎盘、黄芩、紫黄杜鹃片等,效果也不明显。现在症状:哮喘不能平卧,喉中痰鸣,咳嗽吐白痰,量多,咳嗽则遗尿,口苦咽干,思饮,心下满闷,每天服紫花杜鹃丸片、三片氨茶碱,晚上可以平卧,大便如常,舌苔白根厚腻,脉沉细弦,右寸浮。心律齐,心律96次/分,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末梢血象检查:白血球10400/立方毫米,嗜酸细胞1122/立方毫米,两肺满哮鸣音,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痰热挟瘀,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枳实三钱,石韦五钱,白芍三钱,大黄一钱半,生姜三钱,桂枝二钱,桃仁三钱,大枣四枚,茯苓四钱,丹皮三钱。二诊11月28日:服第一剂咳嗽减轻,服第二剂痰消尽,遗尿已,喘已不明显,上二层亦不敢喘,但每天仍服氨茶碱三片。心下满消,仍口苦咽干,思饮,身冷,纳差,大便日2-4行,舌苔白,脉弦细,右寸浮。坐位听诊:两肺未闻哮鸣音,卧位可闻哮鸣音。血150/100毫米汞柱,末梢血象检查:白血球7800/立方毫米,嗜酸性白血球440/立方毫米。上方加焦三仙各三钱。三诊12月8日:喘平,大便日3-4行,上四层楼不感喘,但昨天又感胸闷,早起口苦,舌苔白腻根厚,脉弦细。卧位听诊两肺散在哮鸣音。血压150/100毫米汞柱。上方去大黄,加熟军二钱。四诊1979年4月12日:追访患者,自觉良好,与学生一起跑步也不喘,两肺听诊(-),卧位也未闻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血压140/100毫米汞柱,血象检查:白血球770/立方毫米,嗜酸性白血球154/立方毫米。按: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约半数有轻度或中度嗜酸性白血球升高,其升高可反应人体的过敏状态,本患者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前医试图从中西医结合抗过敏(用扑尔敏,黄芩、胎盘等)治疗未见效,而胡老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收捷效,不但喘平,且见嗜酸性白血球恢复正常。因此,可以说该方有抗过敏作用。但应说明的是,这一疗效的取得,是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的,是方证对应的结果。据此,可以认为,在治疗哮喘上,中医的辨证施治,方证对应,目前确比西医的脱敏疗法及其他疗法有优越之处。因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时,有必要重视方证,以有利于疗效的提高和中西医理论的阐明及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