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伤寒论中关于“××日”的浅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arolee 于 2010-6-6 16:30 编辑

伤寒论中常见的就是“××日”。因无明确所指,后代注家多引用“内经”之“××日”,倘若真临床以此时日记之真是古方不治今病,由此又有注家云,曰“××日”乃约数,约什么数?都不明白。试想伤寒一书言简意赅,这几个字应有深理其中。今日提出此点问题,想请大家伙讨论讨论。我现在有点模糊的看法:
一二日是说病尚在太阳、少阴表(发热恶寒,脉浮....)
二三日是说在少阳(往来寒热,呕....)
三四日大抵在阳明(....)
如此到七八、八九日就表里皆尽。
这只是表面的意思。
里面的意思是提一二日就是说要看看有没有太阳少阴表现
例如: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得了太阳伤寒/中风)十日已去(当没有表证里证)脉浮细而嗜卧者(但就是有点嗜睡,摸脉呢,脉浮,其他没啥不舒服),外已解也(看来真的外解了),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再追问下,就觉得胸口两胁有点闷胀,给点小柴胡汤就ok)。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连胸口闷胀都没有,也没有出汗的表现,给小剂量的麻黄汤)


这个十日已去就代表的是无表里证。余皆仿此。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不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再如,有病谵语者,其他的什么表象都没有,脉也调和的,小便也便利,大便能就是稍硬结,但不至于不大便。用调胃承气汤。这个”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就是说表里具和平,没有什么不正常,就是打胡乱说的人应该看大小便,小便利大便稍硬结(不稀溏),就可以用调胃承气汤。如果说伤寒13日才入阳明,这个个人觉得不妥,“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个人看法,忘大家提提意见。{:1_148:},刀斧手上也欢迎!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1-5 09:44 | 只看该作者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此条是说 太阳病十日已去,说明太阳经尽,脉浮细而嗜卧说明邪气不再下传,脉浮细说明邪气已衰,嗜卧邪气退正气未复。病人即将康复。胸闷胁痛 乃是太阳寒水 下陷与手少阳三焦经,故可见胸满的症候,水气停与胁下不能下达膀胱则可见胁痛的症候。浮主表细主弱太阳寒邪未尽故用小柴胡一解太阳未尽之表寒二去少阳胁下之寒水。
但胸满脉浮而不细说明太阳表寒闭郁,水气不能外达积于心下,故胸满,此时不可下。伤寒有通例表未解当先解表,用麻黄汤开皮毛,心下之水自能化成汗液排出,故胸满可除。
用麻黄汤自是为发汗来说的,如果病人经过汗后仍不解的不可与麻黄必用桂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11: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