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营销宣传] 社区医院为何没人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我国医患之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卫计委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口号。按说,卫计委这一举措能缓解三甲医院看医难的问题。然而,奇怪的是,患者依旧愿意到人满为患的三甲医院去看病,而不愿意到空空无人的社区医院去就诊。为何出现这一怪现象?医院专业人士指出认为———   


  问题   


  无法界定“小病”   


  2006年2月10日卫计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介绍,卫生行政部门将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院分别定位、发展各有的职能。社区医院主要承担辖区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和大病发现、转诊职能;大医院应承担重要、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医学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双方通过“双向转诊”,实现病人合理分留,同时合理配置、共享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   


  “卫计委的想法是好的,可关键问题是,我没去看病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的是大病,还是小病?”市民刘先生称,自己之所以看病会选择人多的三甲医院,主要是因为根本分不清哪些病症属于小病,哪些病症需要去大医院,哪些病症需要去社区医院?   


  其实,和刘先生有同样困惑的患者还不少。患者马女士称,以前,她一个亲戚在一小医院检查时,医生没检查出来是什么病,并告诉她亲戚不需要就诊。可过了几个月后,她的亲戚到大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得了癌症。因为小医院耽误了就诊时间,最终她的亲戚倒下了。“这怎样区分小病和大病”?   


  小病和大病如何区分,不仅是普通的患者无法界定,甚至是专业的医生也无法认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院院长称,以感冒的症状为例,有的症状就 就是普通感冒,这个自然是小病,但有的症状可能就是白血病的前兆,那这种症状就自然转为大病,如果医生不能及时诊断出患者的症状,就很容易贻误病情。   


  多年来一直做呼吸科诊疗的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助理高海鹏也认为,小病和大病是个很难区分的概念,目前并没有相应的诊疗名录做出硬性规定。病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是非常复杂的,医生和患者之间认为的大病和小病的概念不同,作为患者则很难区分大病和小病的不同。   


  现状   


  不信任社区医院   


  “老百姓有病就去大医院其实主要是个心理导想问题,看中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曾清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透露。   


  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比较大的一家社区医院,占地2万平方米,有医护人员200多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到13%左右,目前日门诊量在1000人左右,患者主要以慢性病为主,急性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以及外伤等在门诊中也占了很大部分。   


  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曾清介绍,老百姓之所以选择大医院,在普通门诊价格相差不大的基础上,根本核心在于老百姓对社区的不信任。其实,国家对社区还是比较扶持的,对于小病的整体治疗费用要比大医院便宜30%~50%左右。   


  门诊量冷热不均   


  由于难以界定小病和大病,大多数患者在选 择就医时,往往爱往三甲医院跑。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成了目前的普遍状况。   


  1月16日下午,记者先后到301医院和长峰医院进行了实地体验,一个是三甲医院,一个是区级医院,门诊挂号处的患者单从人数上就有着明显的差别。   


  当天13时左右,301医院门诊的挂号处开了4个窗口,每个窗口前面都排起了几十人的长龙,在门诊大厅里人们都是擦肩而过。据咨询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不是休息日,当天的人还是比较少。记者在呼吸科诊疗室门口看到,很多患者正在等待就诊。记者随机咨询了几位患者,有很多是来看感冒的,有的患者已经拿到化验单在等医生诊断。   


  14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丰台区的长峰医院,这是一家区级医院。记者在门诊的挂号处看到,虽然该院只有一个挂号窗口,但挂号并不需要排队。大厅里来看病的患者稀稀落落。主楼外的放射科门口亦冷冷清清,门内只有一名患者在等待拍片子。   


  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北京市三甲医院每个专家每日的门诊量有时在70~80人次以上,比一些社区医院一天的门诊量还多。   


  出路   


  合理分配医生资源   


  “卫计委提出的‘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对解决看病难确实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但应具体细化这一措施。”有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医生的资源,社区医院也要有好的医生。   


  目前,相对 于社区医院,高精尖人才以及优良的设备向大医院倾斜。以301医院为例,有专业技术36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00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全院拥有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三甲医院的这些硬件是很多社区医院所没有办法比拟的。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助理高海鹏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中国医疗资源配置并不合理,医师以及主要的医疗设备都在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社区以及城镇的医疗水平相对薄弱。比如基本的超声波检查很多社区医院都不能做,老百姓自然会选择到设备比较齐全的大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在国外,大医院主要是做专科,而社区医院则是做全科,因此社区医院的医生也被称为“守门人”。国外的就诊方式是患者先到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的医生因为是全科医生,技术比较全面,当发现病人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就推荐给相应大医院的专科医生进行全面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君介绍,医师资源配置不合理,职业范围界定不明确也造成了老百姓对社区医院医疗技术不认可的重要原因。   


  前景   


  三甲医生进社区   


  实际上,有更多地方已经意识到医师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并正在逐步解决。   


  2006年12月18日,北京第二家惠民医院羊坊店正式开诊。该院除所有药品让利10%,免收挂号费、诊疗费等16项惠民项目外,还和三甲医院联手,定期请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坐诊。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牵手阜外心血管医院,开展三甲医院医生进社区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也可以增加三甲医院和社区医 院的互动,方便社区将不能治疗的大病介绍到适合的三甲医院,而三甲医院主要是治疗专科疾病,对于其中占用医疗资源的小病也可以更好地分流到患者临近的社区,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大医院和社区手拉手开展诊疗服务,不失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好、更方便诊疗的好办法。目前,安贞、协和、复兴等大医院也纷纷开展了专家进驻社区卫生站坐诊的活动。   


  不仅于此,为了让小病合理分流到社区,[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也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从1月1日起,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也就是说,其医疗、药品等全部收入全额缴区县财政专户,全部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待遇由财政予以保证。这样,社区医务人员的绩效与薪酬收入,完全与药品消瘦分离,由[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财政补偿。
2# 沙发
发表于 2019-12-15 23:13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听,根本性的问题是,只靠行政命令,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经济因素才是决定性原因,社区事少,为什么病人与医生们还是想到大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6 19: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