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3400|回复: 19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序言:
作为合作共建版面的第一次讲座,我和刘全忠教授商议了很长时间,来决定到底讲些什么?
是讲他最擅长的衣原体科研和衣原体疾病呢?还是讲大家最为头痛也是最感兴趣的皮肤病理?
最后我们决定,第一讲还是从临床最常见的疾病讲起,
毕竟不论医院级别有多高,我们每天遇到的病人绝大多数还是常见病,
所以觉得有必要帮助大家先复习巩固一下最常见的这些东西。

                                                                                 
                                                                                                         甜豆

学习后请跟帖支持!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4-14 16:50 编辑 ]

4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kesanar+1good
  • 万家灯火1+10强帖
  • 蜜瓜+1谢谢
  • 小甘二+5不错,太感谢你了
  • longzm_hi+2辛苦了,斑竹.你的用意太好了.希望以后不要提高阅读权限,好让我们低分会员学习!!!
  • wei1968+1为方便众爱友学习,此贴应置顶吧。
  • 月儿圆+6太棒了
  • 海滨女人+1辛苦了,劳累时闻闻花香。呵呵
  • adcc102+6前辈辛苦了^_^
  • 超哥+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 波仔+6辛苦了,希望再接再厉~~
  • doctorofskin+4鲜花向送!就不跟贴打扰了,谢谢倪大哥!!!!!!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2 收起 理由
波仔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46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3-25 21:32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好侵犯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自觉有灼热及痒感。本病有自限性,但可复发。
【诊断】临床上可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两型
(一)原发型单纯疱疹(primary herpes simplex)
初次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仅10%的病人可发生倦怠,发热等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发生一处或多处水疱,表现主要有以下几型:
1.疱疹性齿龈口腔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此为原发型中最常见的一型,多发于1-5岁的儿童。初起有高热,倦怠,咽喉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在颊、舌及咽部可发生水疱,此水疱常易破溃,继而转变为溃疡,上覆以淡黄色伪膜,有剧痛,影响进食,在唇红及口周亦常发生水疱,3-5天热退后溃疡逐渐愈合,整个病程约2周。少数可伴发疱疹性脑炎
2.接种性单纯疱疹(inoculation herpes simplex):此系HSV直接接种于擦伤或正常皮肤内所致。经5-7天的潜伏期,接种处发生硬性丘疹,而后形成水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微。发生于手指者呈较深疱疹,疼痛,称疱疹性瘭疽(herpetic whitlow)。
3.新生儿疱疹(neonatal herpes):系由新生儿出生时由产道被Hsv感染所致,常出生后第4-6天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肿大、黄疸及皮肤粘膜疱疹,惊厥等。本病凶险,预后差。
(二)复发性单纯疱疹(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继于原发感染后,在发热,月经,过度疲劳等诱因下,疱疹可反复发作于同一部位。患者多为成人。好发于口周、唇红、鼻孔、口腔、眼等处,开始局部灼痒,而后出现群集性疱疹,疱壁薄、液清、基底微红。继而转为溃疡,几日后干涸结痂。病程1-2周。可自限。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如累及眼,可引起树枝状角膜炎等。
【鉴别诊断】需与带状疱疹鉴别,必要时可结合疱液涂片检查,疱液培养与接种,免疫荧光检查及多聚酶反应(PCR)等实验室检查。
【治疗】
(一)治疗原则:缩短病程,防止感染和并发症,防止复发为主。
(二)治疗方案:
1.局部治疗:以促进吸收、干燥、收敛和防止感染为主。忌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可用1%喷昔洛韦,3%肽丁胺霜,2%甲紫液、氧化锌霜等。
2.全身治疗:对少数严重泛发型单纯疱疹,除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外,可选用阿糖胞苷、干扰素、胸腺肽等。抗病毒的药物以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疗效突出。可用阿昔洛韦(acydovir)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valacidovir)0.25g/次,3次/日,或万乃洛韦0.3g/次,2次/日,疗程均为7-10天,频繁复发者,可用阿昔洛韦0.4g或泛昔洛韦0.25g,2次/日,用至一年以上。危重者可用阿昔洛韦5mg/kg,每8小时静注一次。
3.疱疹性口炎、眼炎,除选用上述方法外,尚应注意局部清洁杀菌。如用0.1%苯扎溴铵溶液漱口,0.1%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4-6 22:25 编辑 ]
3# 板凳
发表于 2008-3-25 21:4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及伴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缠腰火丹。
【诊断】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1.患部先发生潮红斑,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外围红晕,数日后水疱结痂,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全程约2-3周。仅出现神经痛及丘疹性损害者称顿挫型带状疱疹。
2.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局部淋巴结肿大。
3.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有后遗神经痛,可数月或更久。头面部的皮疹可累及眼角膜引起病毒性角膜炎。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严重者可伴高热,肺炎、脑炎等。
【鉴别诊断】需与单纯疱疹、脓疱疹鉴别。疱底液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可协助诊断。
【治疗】
(一)治疗原则: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二)治疗方案:
1.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搽。若疱已破溃,需以3%的硼酸或0.5%新霉素液湿敷或外搽,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
2.全身疗法: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更昔洛韦,伐昔洛韦、万乃洛韦疗效亦佳,疗程7-10天。
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脊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并可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最好在起病5-7天内应用。多用强的松20-30mg/天,分2-3次口服,连用一周。
止痛剂:可采用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等。神经营养剂用维生素B等。
泛发严重者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干扰素,胸腺肽等均有疗效。
3.局部理疗:如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1:55 编辑 ]
4
发表于 2008-3-25 21:5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疣(verruca)
疣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分为四型,即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
【诊断】
1.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  俗称刺瘊。皮疹为针头至豌豆大的灰褐色、棕色或正常皮色的丘疹,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坚硬,呈**状。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甲缘等处。甲周者称甲周疣(periungual wart)。疣体呈细长状突起,顶端角化者,称丝状疣(filiform wart),好发于颈、眼睑。疣体表面呈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者,称指状疣(verruca digitalis,好发于头皮及趾间。
2.扁平疣  好发于青少年,多分布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处(图1-1-2-7)。皮疹为帽针头到黄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如经搔抓,则可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即koebner现象。皮疹散在或密集分布。自觉症状轻微或无。病程慢性,多数患者在1年-2年或更久自行消退,但可复发。
3.跖疣  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初为角质性小丘疹,逐渐增大,因在足底受压而形成角化性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表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图1-1-2-8),疼痛明显。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紫黑色出血点。
【鉴别诊断】跖疣应与鸡眼、胼胝鉴别,面部扁平疣应与汗管瘤鉴别。
【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皮损数目、大小等选用不同方法。
1.局部治疗:
数目少的患者可选用电灼、冷冻、激光、刮除等治疗。
数目多不宜选用上述方法者,可选用下述方法:(1)3%肽丁胺霜或3%肽丁胺二甲基亚矾外用。(2)0.05%-0.1%。维A酸软膏或阿达帕林霜外用,每日1-2次。(3)氟尿嘧啶软膏外搽可治疗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但应慎用,应该药对部分患者有**,并可遗留色素沉着。
2.全身用药:对数目多或久治不愈者可选用下述方法:
聚肌胞注射液2-4ml,肌注 2次/周。
干扰素,肌注,1次/日,共28日。
左旋咪唑,50mg/天,3次/日,连服3日,停11日,连服3日为一疗程。
3.中药以散风平肝,清热解毒,散结为原则。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1:57 编辑 ]
5
发表于 2008-3-25 22:02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系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表皮增生性传染性皮肤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自身接种或性接触传播。
【诊断】
潜伏期1-6个月。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疹为粟粒至绿豆乃至黄豆大半球形丘疹,呈灰白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可以从中挑出或挤出乳白色奶酪样物质,称软疣小体。本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好发于躯干,四肢、肩胛、阴囊及眼睑等处。
【鉴别诊断】需与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及基底细胞瘤(basal cell carcinoma)相鉴别,此两者无软疣小体,且各具特征性病理表现。
【治疗】
主要是局部治疗。在无菌条件下,用刮匙将疣体刮除,或用齿镊、弯曲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涂以2%碘酒,33% 三氯醋酸。其他方法包括电灼、冷冻、激光等。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2:04 编辑 ]
6
发表于 2008-3-25 22:05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婴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opular acrodermatitis)本病系以面部、四肢无瘙痒的红斑丘疹,浅表淋巴肿大及急性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本病具自限性。
【诊断】
好发于2-6岁儿童。皮疹为针头到绿豆大扁平丘疹,暗红、紫红或淡褐色。初发于四肢末端、手背、足背等部,逐渐蔓延,但躯干多不受累。同时,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腋窝、肘部及腹股沟等处为著,同时或1-2周后发生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玫瑰糠疹,急性扁平苔藓,药疹,无肝炎的丘疹、水疱肢端局限性综合征鉴别。
【治疗】无特殊治疗方法。由于本症有自限性,故仅作一般对症处理。
7
发表于 2008-3-25 22:0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手、足、口病(hand –foot-mouth disease)
    本病系以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诊断】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2-7日,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指(趾)部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疱液清,周围绕以红晕。口腔内亦可出现疼痛性水疱。水疱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糜烂或浅溃疡。病程约1周,愈后极少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多形红斑、疱疹性咽炎、水痘鉴别。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可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板蓝根冲剂等。口腔溃疡可选用口腔溃疡涂膜剂,金霉素软膏外涂.肢端皮疹可用硫磺炉甘石洗剂外搽。
8
发表于 2008-3-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fifth disease),
好发于儿童,是以面颊部蝶形红斑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春夏季节。
【诊断】
多见于4-12岁的儿童,潜伏期3-5天。发疹前无全身症状或症状轻微,首先于两侧面颊部发生水肿性融合成片的红斑,蝶形分布,界清,呈特征性“拍红性面颊”(slapped cheek)性红斑,无鳞屑,偶有灼痒感。1-2天后全身出现界清的对称性斑丘疹。皮疹早上轻,午后或运动及吹风后加重。约6-10天,皮疹渐渐消退,多从中心开始消退。退后不留痕迹。部分病例可有扁桃体肿大。若发生于成人,尤其是妇女可发生瘙痒及游走性关节炎
早期白细胞总数多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到后期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往往增多。
【鉴别诊断】需与风疹、麻疹、荨麻疹相鉴别。
【治疗】
患病期间,以隔离为宜,至皮疹完全消退为止。局部可给予炉甘石洗剂。
9
发表于 2008-3-26 09:09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脓疱疮(Impetigo)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亦可出现两者混合感染。表现为散在薄壁水疱,并很快发展为浅表脓疱,继而破裂脓痂,多发生在人体暴露部位。婴幼儿和儿童多见。
【诊断】
1.基本损害为黄豆至蚕豆大小脓疱,疱壁薄,成群分布,周围有红晕,易破溃,露出红色糜烂面,表面形成蜜黄色结痂。
2.皮疹好发生于颜面、鼻及口鼻周围部等部位。
3.局部常伴微痒或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
4.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少数可发烧,严重者败血症或肾炎等。
5.实验室检查:伴全身症状可做白细胞检查;出现血压增高水肿应做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学培养。
【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水痘鉴别。
【治疗】
1.注意卫生,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
2.局部治疗原则为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防止进一步扩散。可用10%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及红霉素、氯霉素软膏、诺氟沙星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还可用龙胆紫液,每日用药两次。脓痂较厚者可先用油剂去痂皮,再用抗菌软膏。
3.全身采用抗生素治疗。可用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疗程7-10天。
4.注意如果并发肾炎及时治疗。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6 09:10 编辑 ]
10
发表于 2008-3-26 09:16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是由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的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本病发病突然、急骤。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萄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一种广泛性、融合性、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本病最常发生于婴儿。
【诊断】
1.基本损害:红斑基础上可出现松弛性大疱),24-48小时累及全身,并很快发生剥脱,如烫伤样外观。尼氏征阳性,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后期结痂。
2.皮疹分布:全身表皮,除唇炎、口腔炎及结膜炎外无明显黏膜损害。
3.皮肤可有压痛。
4.好发于儿童。全身症状可有有发热、厌食、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时合并败血症和蜂窝织炎,死亡率较高。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可见表皮浅层坏死。
【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症鉴别。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症病理为表皮全层坏死,且多由药物引起。
【治疗】  
(一)局部治疗
1.注意增强营养,皮肤卫生,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2.局部以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原则。可选用2%莫匹罗星软膏、1%利福平软膏、1%诺氟沙星软膏、0.3%环丙沙星软膏等。上药前,可用0.1%依沙丫啶炉甘石洗剂或1:5000~10000高锰酸钾液或用1%聚维酮碘溶液。对于溃疡较深者,每日换药,清洁创面,促进新鲜肉芽生长。
(二)系统治疗
1.抗生素首选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氟氯西林,1.0/d,分4次口服或肌肉注射。或氯唑西林2.0-6.0,分4次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1.0/d,分4次口服或静脉点滴。
2.注意水电平衡,加强支持疗法。
3.物理治疗  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激光等方法均可以促进溃疡愈合。
4.对于严重患者在应用足量抗生素前提下可短程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当中毒症状明显改善后减量或停用。
11
发表于 2008-3-26 09:2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本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所致的一组炎症疾病。毛囊炎与疖和痈只是病变轻重和深浅不同,一般毛囊炎系单纯毛囊的感染,疖为毛囊和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则系多个相邻毛囊的深部感染或由数个疖肿相互融合形成的皮肤深层脓皮病。其发病常与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肿瘤、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关。
【诊断】
(一)毛囊炎  
1.基本损害:开始为毛囊性小丘疹,疹色发红,数日内中央出现脓疱,结痂。皮疹不融合。发生于头皮的慢性毛囊炎可引起瘢痕性秃发;
2.发病部位:多在头面部鼻头,口周,颈部,头皮,臀部及外**。
3.症状可有轻度痛痒感,一般无全身症状。
4.病程1周左右脱痂后愈合,有部分病情迁延不愈者称慢性毛囊炎。
(二)疖  
1.基本损害:最初为毛囊炎性损害,逐渐形成红肿隆起的硬结,中央有脓栓,压痛明显。晚期中央有波动感,破溃后可有脓血排出,愈后留瘢痕。
2.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股部及臀部。
3.自觉可有疼痛,
4.全局部淋巴结肿大。身可伴有发烧等,严重者可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
(三)痈  
1.基本损害:开始红肿热痛的肿块,直径3-10cm,一周左右中心软化,坏死流脓,表面出现多个脓点,脓液从多个毛囊口流出,呈深在性溃疡,触痛。愈后留下瘢痕
2.发病部位:好发于颈项、背部、腰部、臀部及大腿等处。
3.自觉可有灼痛。
4.局部淋巴结炎,还可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并发菌血症和败血症。重症患者多见于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和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
【鉴别诊断】
    毛囊炎应与痤疮鉴别,痤疮多由痤疮棒状杆菌引起,而该菌为厌氧菌,与毛囊炎不同。疖病和痈在溃疡时应与坏疽性脓皮病鉴别,后者溃疡多由血管炎而致,且发病部位与前者明显差异。
【治疗】
(一)局部治疗
1.可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2.5%碘酒或20%鱼石脂软膏,也可在化脓点周围涂布黒布化毒膏可使脓液很***出。\
2.早期同时进行超短波、远红外线、紫外线等物理治疗。
3.晚期疖肿和痈应进行切开引流。
(二)全身治疗
1.多发毛囊炎及较严重疖肿、痈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先锋霉素等抗生素口服或注射。
2.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病例除积极寻找有无糖尿病、贫血等全身疾病外,可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皮下注射转移因子2mg/次,每周2次,5周为一疗程。
12
发表于 2008-3-26 09:4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丹毒俗称“流火”,因其赤红如丹,故名丹毒。本病系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haemolytic streptococci)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皮肤炎症。病原菌常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蜂窝织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皮肤小创伤而侵入,或者由淋巴和血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疏松结缔组织炎症。
【诊断】
(一)丹毒
1.基本损害:皮损为片状鲜红浮肿性斑片,迅速向周围扩大,境界清楚,严重时出现水疱或血疱,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2.好发部位: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3.自觉疼痛。
4.本病起病急,有发热、寒战、体温可高达39-40℃,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败血症。部分患者有近卫淋巴结肿大压痛。
5.本病一般急性过程,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丹毒,遗留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者因高度肿胀、皮肤粗糙增厚称为象皮肿。
(二)蜂窝织炎
1.基本损害:初起为弥漫浸润性斑块,境界不清,皮疹迅速扩展,局部发热疼痛。皮疹表面呈显著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水疱和深在性脓肿。
2.好发部位:四肢、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发生在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慢性好发于小腿远端及踝上部。
3.自觉疼痛,但慢性者疼痛不明显。
4.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严重发生败血症。急性期常伴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慢性蜂窝织炎又称硬结性蜂窝织炎,皮肤呈硬化萎缩改变,类似于硬皮病,有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
    5.白细胞总数增高,其中以嗜中性白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
【鉴别诊断】
1.上述疾病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发病前有明确触史,皮损境界清楚,瘙痒明显,疼痛较轻,无全身症状。
2.类丹毒常因鱼刺外伤史,多为手部,为紫红色斑片,无水疱,全身症状轻微。
【治疗】
1.局部治疗可用50%硫酸镁或0.5%依沙丫啶溶液做冷湿敷。对蜂窝织炎已化脓者应行手术切开排脓。
2.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 480~800万U/d静点。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1-1.5g/d静点,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2次静点。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2次,也可用头孢唑啉6g/d静点或选用抗菌谱较广的II代或III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疗程为10-14天,在体温恢复正常后上述药物仍持续2周左右,防止复发。
2.        加强支持疗法, 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13
发表于 2008-3-26 09:45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通过皮肤粘膜进入体内,引起皮肤和周围神经的一种慢性传染病。1潜伏期平均2~5年.临床根据皮损特点、细菌检查及组织病理表现等将麻风病分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型;界线类偏瘤型及瘤型5大类型。
【诊断】
(一)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
1.基本损害:皮损为圆形和椭圆形斑疹和斑块,略高出皮面,境界清楚,淡红色或轻微色素减退,表面干燥、脱屑,毳毛脱落,不出汗,有明显浅感觉减退。
2.皮疹发布:皮损数目少,限局不对称,好发于四肢、面部、肩部和臀部。
3.单侧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等常受累,呈粗大索条状、质硬、有压痛。慢性病程,可致肢体萎缩或残疾。
4.查菌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强阳性。
(二)瘤型麻风(Lepromatous leprosy)
1.基本损害:浸润性结节和斑块,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发亮,黄红色或棕色,眉毛对称性脱落,面部损害浸润增厚,融合形成“狮面”样外观。晚期出现感觉障碍。
2.皮疹发布:广泛对称分布。
3.神经对称性受累,粗大、质软。
4.查菌强阳性,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5.组织病理结核样型麻风在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一般查不到麻风杆菌。瘤型麻风在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真皮内可见致密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内有大量麻风杆菌。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玫瑰糠疹,副银屑病以及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区别,后三个病均无感觉障碍,且麻风检查阴性,病理上无泡沫细胞。
【治疗】
1.选用利福平、氯法齐明、氨苯砜等联合化疗。多菌型(瘤型、界限类偏瘤型、中间界限类)利福平600mg/月,连续24个月。氯法齐明300mg/月,连续24个月。氨苯砜100mg/d,连续24个月。少菌型 (结核样型、界限类偏结核样型)利福平600mg/月,连续6个月。氨苯砜100mg/d,连续6个月。
2.完成治疗的病列继续由防止机构作定期监测,每年作一次临床及细菌学检查,至少5年。
14
发表于 2008-3-26 09:5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皮肤或其他脏器结核病灶继发的皮肤损害。感染途径可外来,也可自我感染而致。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var. hominis)引起,少数由牛型结核杆菌引起。近年来虽然经典的皮肤结核减少,但免疫低下个体不断增多,不典型的结核菌感染也有所增多。临床类型有寻常狼疮、疣状皮肤结核、瘰疬性皮肤结核以及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诊断】
(一)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本型最常见。
1.大多儿童期发病,约80%发生在20岁之前。
2.基本损害:粟粒到碗豆大的红棕色结节,质软,半透明状,结节表面薄嫩,用玻片压诊,呈淡黄、褐黄色,即“苹果酱结节”(apple jelly nodules)。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境界清楚的斑块,可发生破溃形成溃疡,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不愈。
3.皮疹发布:多发生在面部,其次是四肢,臀部和颈部。
    4.自觉症状常不明显。.
(二)疣状皮肤结核 (tuberculosis cutis verrucosa)
1.基本损害:初起为暗红色小丘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斑块,表面高低不平,呈疣状或**瘤样外观。周围绕以红晕,表面粗糙,呈褐色。结节中心可出现坏死,少量脓液和结痂。中央可自然消退,形成萎缩性疤痕,周边则为增生性疣状隆起。由于患者免疫力较强,因此皮损较限局限,以增生为主。病程呈极慢性。
2.皮疹发布:好发于暴露部位,尤其是手背、臀部、小腿等露易受外伤部位。
(三)瘰疬性皮肤结核(scrofuloderma)
1.多发生儿童,常由淋巴结核、关节结核病灶直接侵犯皮肤而引起。
2.基本损害: 早期为数个黄豆大至银杏大小坚硬的皮下结节,逐渐扩大增多,与皮肤粘连,局部皮肤暗红色,中心进而软化、破溃、形成瘘管,排出干酪样脓液。瘘管在皮下交织成网状,形成高低不平的索条状瘢痕。
3.好发于颈侧、腋下、胸肋部及腹股沟等处。
4.旧结核菌素(OT)试验或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反应,组织病理可见典型的结核结节,即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其周围绕以上皮样细胞,最外层为淋巴细胞浸润。直接涂片行抗酸染色或结核菌培养发现结核杆菌。
(四)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1.基本损害:粟粒至绿豆大小结节,淡红色、褐或红褐色,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状,无融合倾向。用玻片压后可见果酱样改变(图1-2-3-2-7)。愈后留瘢痕。
    2.皮疹分布: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颊部和鼻两侧。
    3.皮损内往往找部到结核菌,但病理可见干酪样坏死。抗结核药物常无效。
【鉴别诊断】本病因经久不愈,因此要与深部真菌病以及结节病相鉴别。后者无结核菌,病理上无干酪样坏死可以鉴别。
【治疗】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足量、规则及联合应用抗结核药。(1)异烟肼(雷米封):口服,成人用量300mg/d;(2)乙胺丁醇:口服,每日3次,每次250mg;(3)链霉素:皮试阴性后肌注,每天1次,每次1g,共30g。用药期间应注意对听神经的损害,一旦出现耳鸣应停用;(4)利福平450mg/d。常采用2~3种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
    对于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可采用**合并氨苯砜及雷公藤联合治疗有效。
15
发表于 2008-3-26 09:5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又称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Atypical mycobacterial infections。是指由一大类结核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感染。皮损好发于易受外伤部位,一般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感染往往多发生在免疫低下的宿主,属于条件性感染。从表浅的皮肤感染到播散致死性疾病。这类感染一般较结核菌感染要局限,临床表现轻,对一般的抗结核药物反应较差,而对其它抗菌药物可能有效。致病菌主要包括: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瘰疬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等。
【诊断】
堪萨斯分枝杆菌呈延皮肤淋巴管分布的皮下结节,表面可破溃、也可为疣状增生性斑块,化脓性肉芽肿、蜂窝织炎、甚至引起肌肉骨骼的病变。
海分枝杆菌感染又称游泳池肉芽肿(swimming pool granuloma),皮肤损害常为单个斑块和结节、破溃后形结痂性溃疡或脓肿,较少发生播散。多有水中外伤史或养鱼史。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为局部肉芽肿性结节或类丹毒样损害,皮疹可破溃形成瘘管排脓,或疣状增生,无明显全身症状。
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组织病理学典型的结核结节,但较少出现干酪样坏死。细菌学检查抗酸染色不易发现病原菌,培养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产生色素,不产尼克酸,触酶活性强。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深部真菌病和结核鉴别。深部真菌病为混合性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结核可见典型的干酪样坏死可资鉴别。
【治疗】
1.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应采用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治疗1~2年;
2.海分枝杆菌感染可自愈,但时间较久,可给予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利福平等治疗并配合热疗。
3.瘰疬分枝杆菌本病也可自愈。对一般抗结核药物不敏感,可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6
发表于 2008-3-26 09:55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类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indidiosa)感染外伤皮肤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从事水产业、食品加工业者易患本病。因与丹毒表现相似故名类丹毒。病原菌主要寄生在猪或鱼的生肉中,
【诊断】
1.基本损害:在损伤的部位初起为红斑,迅速扩大为边界清楚之暗红色水肿性斑块,损害不化脓、不破溃,偶可形成水疱。
2.皮疹发布:好发于手指。
3.局部轻微痒痛感。
4.无全身症状。有少数病例可表现为全身泛发型,出现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败血症。
5.病程自限性,一般3周左右即可痊愈。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丹毒相鉴别,丹毒是球菌引起的疾病,全身症状明显,局部红肿热痛可资鉴别。
【治疗】
1.局部外用抗细菌软膏。
2.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磺胺、红霉素、等口服,一般疗程7-10天。
17
发表于 2008-3-26 20:54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头癣(Tinea capitis)
    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头癣好发于儿童,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而传染,理发是传染途径之一。
【诊断】
1.白癣:最常见,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表现为头皮白色鳞屑性局限性斑片,周围可出现卫星状损害,毛发一般在距头皮0.5cm处折断,病发根部有一白套样菌鞘是本病的特点。
2.黄癣:由许兰氏毛癣菌引起。主要表现为中央凹陷边缘稍高的碟状黄痂,中心有毛发贯穿。常易继发细菌感染,发出特殊臭味。久之可破坏毛囊形成萎缩性瘢痕,造成永久性脱发。
3.黑点癣:主要由断发毛癣菌和紫色毛癣菌引起。为多数散在分布的点状鳞屑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
4. 脓癣:初发为密集的炎性毛囊丘疹和小脓疱,迅速发展为核桃大或更大的隆起性肿块、脓肿,界限清楚,质地柔软,触之有波动感,挤压可有脓液排出,局部毛发松动易拔除,愈后可形成瘢痕。
4.真菌学检查可见发外或发内真菌成分
【鉴别诊断】应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斑秃等疾病鉴别。
【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1.内服:首选灰黄霉素,儿童口服每日15~20mg/kg,成人0.6~0.8g/天,分2~3次,疗程3-4周。疗程超过1个月应注意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灰黄霉素无效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应用者,可选用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在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62.5mg/天,,体重在20~40kg者125mg/天,体重大于40kg者及成人250mg/天,疗程3-4周。伊曲康唑每日2-5mg/kg,成人200 mg/天,疗程2-4周。如有细菌感染需加服抗生素。
2.外用:每天清晨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每天晚上用硫磺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然后外搽2.5%碘酊,每周剃头一次。连续1-2月。
18
发表于 2008-3-26 21:06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体癣是发生在平滑皮肤(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外的皮肤)的真菌感染,而股癣是发生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真菌感染,实际上是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诊断】
1.典型皮损是境界清楚的红斑,边缘稍隆起,上有活动性的丘疹、鳞屑或水疱,皮损逐渐扩展,中央平坦脱屑或留有色素沉着。
2.体癣好发于面部、四肢或躯干,股癣好发于腹股沟、臀部。
3.皮屑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尤以活动性边缘真菌检出率高。
【鉴别诊断】应与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梅毒、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1.原则上以外用药物为主,包括各种外用抗真菌制剂,如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苯甲酸软膏,克霉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特比萘芬霜剂等,每日1-2次,连续2-4周。
2.对全身泛发的体癣,还可加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100mg/天,疗程2周,或200mg/天,疗程1周。特比萘芬250mg/天,疗程1周。
19
发表于 2008-3-26 21:1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手癣和足癣是发生在手掌和足跖的皮肤癣菌感染,也可以波及手背及足背。手癣常由足癣感染而来。
【诊断】
1.好为掌跖或趾、指间,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慢性损害为鳞屑和角化。
2.临床上可分为角化过发部位度型、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手癣分型不如足癣分型明显。
3.患者自觉瘙痒。开始常单侧发病,日久可双侧受累,常表现为两足一手感染。
4.足癣可继发下肢丹毒或蜂窝织炎。
5.皮屑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应与接触性皮炎、湿疹、银屑病、汗疱疹、掌跖脓疱病相区别。
【治疗】
1.以外用药为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有糜烂渗出者,先用3%硼酸溶液或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效果更好。干燥角化者可选用霜剂或软膏类抗真菌制剂,或与水杨酸、苯甲酸等合用。
2.局部治疗无效或严重角化、糜烂者,可选用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每天250mg,2-4周;伊曲康唑每天200mg,2周。
3.有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再进行抗真菌治疗。
20
发表于 2008-3-26 21:1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甲癣是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引起的感染,甲真菌病则包括所有真菌(皮肤癣菌、霉菌、酵母菌)侵犯甲板所引起的感染。
【诊断】
1.远端侧位型甲癣:病原菌从甲的远端或侧缘入侵,甲板增厚变色,甲下碎屑堆积。
2.近端甲下型甲癣:病原菌从甲板近端入侵,甲板无明显角化过度,可表现为白斑和表面不平。
3.白色浅表型甲癣:病原菌仅侵及甲板上层,甲板表面散在点状或片状白斑,界限不清、形状不规则,表面较平滑。
4.全甲型甲癣:是由上述几种类型发展而来,全甲增厚粗糙变色或残缺不全,甲下碎屑堆积,有时见甲板与甲床的分离。
5.甲屑真菌镜检和培养可发现真菌成分,但有时由于甲癣不易取材,真菌检查阳性率较低。
【鉴别诊断】
    应与多种原因导致的甲营养不良,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等所致的甲损害,先天性厚甲、白甲病、甲分离症等进行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适用于部分类型的甲癣,如远端侧位型甲癣、白色浅表型甲癣。
(1)30%冰醋酸外涂,每日1次,持续3-6个月,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
(2)40%尿素软膏包敷,待病甲软化后,将其剥离拔除,然后再继续外用药治疗。
(3)8%环比酮甲涂剂第1个月,隔天1次;第2个月每周2次;第3个月,每周1次,持续6个月以上。
(4)5%阿莫罗芬甲涂剂每周外用1次,持续6个月以上。
2.系统治疗:
(1)伊曲康唑口服每次200mg,每日2次,连服1周,停药3周为一疗程,手甲真菌病需要2~3个疗程,足甲真菌病需要3~4个疗程。
(2)特比萘芬口服每次250mg,每日1次,手甲真菌病连服6周,足甲真菌病连服12周;也可采用隔日疗法,即第一周250mg,每日1次,第二周以后,250mg隔日1次,疗程12~16周。
(3)氟康唑口服每次150mg,每周1次,疗程12~16周。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6 21:18 编辑 ]
21
发表于 2008-3-26 21:18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的轻微炎症,多发生于躯干,常无自觉症状。
【诊断】
1.好发于躯干,尤其是皮脂溢出较多的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轻度瘙痒。
2.皮损为黄棕色、褐色、棕褐色或淡白色斑片,界限较清,表面可见细小鳞屑。
3.皮屑镜检可见酵母细胞和短棒状菌丝。
【鉴别诊断】应与白癜风、玫瑰糠疹、胸部脂溢性皮炎、红癣等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各种外用抗真菌制剂均有一定疗效,也可用2%硫化硒洗剂或2%酮康唑洗剂,或先外用25%硫代硫酸钠液,稍干后再搽3%稀盐酸液。
2.系统治疗:口服酮康唑200mg/天,疗程1周;或伊曲康唑200mg/天,疗程1周。
22
发表于 2008-3-26 21:19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又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丘疹样损害。
【诊断】
1.好发部位为躯干上半部,常见于易出汗出油者。
2.皮损为豆粒大小的毛囊性半球状丘疹,周围可有红晕,部分可有脓头,皮疹大小比较一致,密集但不融合。
3.患者自觉轻微瘙痒。
4.皮损毛囊角栓真菌直接镜检可见成簇的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宽颈的酵母样孢子。
【鉴别诊断】应与寻常痤疮、多发性细菌性毛囊炎、痤疮样药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本病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由于马拉色菌深藏在毛囊内,治疗时间宜长。
23
发表于 2008-3-26 21:2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和内脏。致病菌种主要为白念珠菌,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的普遍使用,其他菌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诊断】
(一)粘膜念珠菌病
    1.鹅口疮:好发部位为舌、颊粘膜、软腭等,损害是由念珠菌芽孢和菌丝组成的乳白色薄膜附着在口腔粘膜上,边缘清楚,剥去会留下湿润的红色糜烂面。多见于新生儿,成人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致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外阴**炎和念珠菌性包皮**炎。
(二)皮肤念珠菌病
1.擦烂性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腋窝、**下、脐窝、腹股沟等皮肤间擦部位。皮损为境界较清的红斑,边缘呈扇形,红斑基础上有糜烂渗出,周围有散在的丘疹、水疱、脓疱,有时可呈干燥脱屑。多见于婴儿及肥胖多汗者。
2.念珠菌性甲沟炎:念珠菌侵犯甲沟所致,甲沟红肿,时间较长者可波及甲板引起甲真菌病,甲变厚呈棕色,表面有条纹或沟。
(三)系统性念珠菌病:念珠菌侵犯内脏,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引起支气管、肺念珠菌病,消化道念珠菌病,念珠菌败血症,念珠菌性脑膜炎等。
(四)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卵园形芽孢和/或菌丝,培养有念珠菌生长。
【治疗】
(一)去除各种诱因,减少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尽量少接触水。
(二)药物治疗:
1.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鹅口疮可用1%龙胆紫液或制霉菌素含化;**念珠菌病可用制霉菌素栓剂、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念珠菌性包皮**炎可外用联苯苄唑霜等;皮肤念珠菌病局部外用制霉菌素、咪唑类或丙烯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系统性念珠菌病:可选用两性霉素B及脂质体、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和唑类药物等。
24
发表于 2008-3-26 21:2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致病菌常随外伤植入后引起皮肤或皮下感染,通常表现为淋巴管性传播,少数病人可发生系统播散。
【诊断】
1.好发于四肢和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常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皮肤淋巴管型、固定型和播散型。
3.皮肤淋巴管型常见,皮损为硬的、无痛的结节或浸润性斑块,与周围组织粘连,破溃后可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皮损常沿着淋巴管的走向排列。
4.脓液和组织的真菌培养有申克氏孢子丝菌生长。
【鉴别诊断】应与皮肤结核、着色芽生菌病、细菌性疾病、脓皮病等相鉴别。
【治疗】
1.碘化钾口服,10%碘化钾10-20ml/次,每日3次,连续2-4月。
2.伊曲康唑口服200-400mg/d,3-6月;特比萘芬250mg/d,3-6月。
3.局部温热疗法。
25
发表于 2008-3-26 21:2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疥疮
疥疮(Scabies)是由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易在集体和家庭中流行。疥螨常侵犯皮肤薄嫩部位,自觉剧痒,尤以夜间为甚。
【诊断 】 皮疹好发于指缝、腕部屈侧、肘窝、腋窝、妇女**、脐周、腰部、下腹部、股内侧、外生殖器等部位,多对称发生。头面、掌跖部不易受累,但婴幼儿例外。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有典型的接触传染史,常一家数人均同患病。
【实验室检查】 检出疥螨方法可用针尖刺入隧道,直达盲端,挑出灰白色点,即为挤满,应在显微镜下证实。或刮取丘疹、水疱内容物置载玻片上,在低倍镜下观察,亦可发现活动的疥螨或椭圆形黄褐色虫卵。
【鉴别诊断】 须与痒疹、湿疹、及虱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
(一)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按疗程治疗。接触者同时治疗。
(二) 治疗方案:
1. 外用10%硫黄软膏(婴幼儿5%硫黄软膏)。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搽药,自颈以下,每天一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彻底消灭皮肤和衣服上的疥螨。3天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换用清洁衣被。两周后还发现新发皮疹者,应再重复第二疗程。也可外用25%苯甲酸苄酯乳剂、1%丙体六六六霜剂等。
2.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过敏药如西替利嗪等。有感染者同时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3.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家中患者同时治疗。未治愈前应避免和别人接触,包括握手。患者穿过的衣服,被褥等必须煮沸、消毒。
26
发表于 2008-3-26 21:3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螨虫皮炎是因螨虫叮咬或者接触其分泌物等引起的瘙痒性皮疹。螨虫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种类很多。皮疹瘙痒明显。
【诊断 】 能引起皮肤炎症的螨虫的生活特点:如尘螨主要寄生在尘土,袋形虱螨主要寄生在谷物稻草及草席制品内,革螨主要寄生在动物身上,毛囊蠕形螨主要寄生在人体。诊断时应了解螨虫接触史。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两类:
1.面部螨皮炎  主要由毛囊蠕形螨引起,此螨常寄居在正常人体面、颈及胸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尤以前额、颊和鼻部最多。一般情况下,并无明显的致病作用。由于个体差异,如油性皮肤者影响了毛囊虫的生活环境,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上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使局部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出现持久性的红斑、丘疹、脓疱及脱屑,皮肤毛囊口和毛细血管扩张等。
2.丘疹性荨麻疹样螨皮炎  由袋形虱螨引起的螨皮炎,常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夏秋季节,主要与接触草席制品等有关。由革螨引起的螨皮炎,主要有动物接触史。皮损为水肿性的皮疹,丘疱疹和风团痒疹。一般好发于躯干,颈项,上肢及腰部。自觉剧痒难忍。病程自限,皮损于1周左右消退。若长期接触,可发展为结节性痒疹。
【鉴别诊断】 面部螨皮炎应与痤疮,酒糟鼻,及激素皮炎等鉴别。丘疹性荨麻疹应与水痘等鉴别。
【治疗】
(一)面部螨皮炎
首先要抑制皮脂腺过多的分泌;其次,不使用含激素的粗制滥造的劣质化妆品,不滥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外涂;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温水洗脸,注意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
(二)丘疹性荨麻疹样螨皮炎
积极寻找病因,消灭凉席等内的螨虫,避免接触。
口服抗组胺药,皮损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口服抗生素等。
27
发表于 2008-3-26 21:36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虱病是虱子叮咬吸血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而传播。虱子因寄生部位不同和形态上的差异,可分头虱、体虱(又称衣虱)和阴虱三种。体虱还传播班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近年来,头虱和体虱已经少见。
【诊断】因头虱和体虱已经少见,且较隐蔽,应注意仔细观察。阴虱多在不良性生活之后发生。
1.头虱:寄生于患者头部,多见于卫生不良的妇女儿童。头发上可见到虱卵粘附于发干一侧,呈散在椭圆形白点,俗称虮子。还可见头虱在头上爬行。虱咬伤处有红斑,丘疹,瘙痒剧烈,常被抓破而有血痂、湿疹样变。
    2.体虱;体虱和虱卵隐藏在内衣衣缝或被褥的皱褶里,常在肩胛部、背部及腰部等处吮吸人血,产生出血性红点、丘疹或风团,甚痒。抓痕遍及全身,杂以血痂和渗液,可有继发感染。
    3.阴虱:阴虱主要寄生于**,常由性生活传染。阴虱紧抱于毛干,头深入于毛囊内,不易使人注目,但附于毛干上的虫卵呈铁锈色小粒易被发现。阴虱叮咬时引起强烈**感,时久可继发湿疹或毛囊炎等。患处附近有进可直径约半厘米的青色或灰色斑,可能是阴虱叮咬皮肤后,其分泌物进入皮内引起。
【治疗】
消灭头虱男性最好剃头,女性可用50%百部酊、25%苯甲酸苄酯乳等搽遍头皮及头发,每日2次,第3日用大量热水肥皂洗头,用密篦子将虱及卵篦尽,然后将用过的梳篦和帽子、头巾、枕套等同时进行消毒。有体虱时衣被等物应煮沸消毒,有阴虱时最好剪去**,搽上述药。
28
发表于 2008-3-27 19:55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梅毒 Syphilis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是我国卫计委规定的8种重点防止的性病之一。梅毒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还可通过胎传、输血传染,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或因接触被梅毒患者污染的器物等而被传染。
【诊断】
(一)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
1.一期梅毒(primary syphilis)
(1)硬下疳(chancre):潜伏期1周-2月,平均3周。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男性多见于、冠状沟、包皮处;女性多见于大小**、宫颈处。生殖器外硬下疳多见于口唇、舌、**、**等处。硬下疳如不治疗,经3-6周可以自愈。经有效治疗后可迅速消退。硬下疳出现一周后,附近淋巴结肿大。硬下疳发生2-3周后,梅毒血清试验开始呈阳性反应。
2.二期梅毒(secondary syphilis)
出现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主要侵犯皮肤粘膜。二期梅毒的皮肤损害可分为斑疹、丘疹及脓疱疹,粘膜损害表现为粘膜斑或梅毒性粘膜炎,还可侵犯皮肤附属器、骨及关节。二期皮肤梅毒疹的共同特点是:古铜色,境界清楚,无自觉症状,一般不痛不痒,可模仿多种皮肤病,不经治疗可自然消退。
二期复发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当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二期损害消退后可重新再出现,称为二期复发梅毒。多在感染后的第一年末复发。最常见的是皮肤粘膜损害复发,其损害于二期梅毒疹相似,但皮损数目少,分布较局限,破坏性较大。
3.三期梅毒(tertiary syphilis),亦称晚期梅毒(late syphilis):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一定潜伏期,部分患者可发生三期梅毒。除皮肤、粘膜、骨骼出现梅毒损害外,还可侵犯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三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
结节性梅毒疹(nodular syphilid):好发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典型损害为直径0.2-1.0cm坚硬的小结节,古铜色,无自觉症状。有时结节中心坏死、破溃,愈后留下浅瘢痕。未经治疗的结节可以自愈。
树胶肿(gumma):多见。是三期梅毒的标志,破坏性最大。初发为深达皮下之结节,中心坏死、破溃后,流出树胶样分泌物。溃疡较深,呈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呈穿凿性隆起,基底暗红色。溃疡常一部分愈合,另一部分如蛇行状蔓延。自觉症状轻微。可出现在全身各处,以头面及小腿伸侧多见,病程迁延,愈后形成瘢痕。发生在头部者常破坏颅骨。发生于上腭部者,局部坏死、穿孔,使口腔与鼻腔相通,致发音和进食困难。鼻中隔部树胶肿可侵犯鼻骨,出现鼻中隔穿孔、形成鞍鼻。
近关节结节(juxta-articular nodule of late syphilis):好发于肘、膝、髋等大关节附近,对称发生,坚硬,无自觉症状,不破溃。
(2)骨梅毒:以骨膜炎多见,其次是树胶肿性骨炎,还可发生硬化性骨炎。
(3)眼梅毒:可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角膜炎等。
(4)三期神经梅毒:三期梅毒易侵犯神经系统,除临床上无变化,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的无症状神经梅毒外,尚可出现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或视神经萎缩)等。
(5)三期心血管梅毒:心血管受累时,可发生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梅毒性冠状动脉疾病及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在感染后10-25年。
4.潜伏梅毒(latent syphilis):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正规,无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正常,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称潜伏梅毒。感染时间在2年以内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者为晚期潜伏梅毒。
(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
先天梅毒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缘途径感染所致。梅毒螺旋体进入胎儿体内,可引起各个脏器的病理改变,胎儿可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出先天梅毒儿。2岁以内为早期先天梅毒,超过2岁为晚期先天梅毒,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
1.早期先天梅毒(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1)皮肤粘膜损害:皮疹泛发,可有斑疹、丘疹、疱疹等多种损害,好发于掌跖及腔口周围。如口角、鼻孔、肛周发生线状皲裂,愈后遗留特征性的放射状瘢痕。肛周等潮湿部位常发生扁平湿疣样损害。少数病人可发生松弛性大疱,称为梅毒性天疱疮,疱内浆液脓性分泌物,含有很多梅毒螺旋体。。
(2)梅毒性鼻炎(syphilitic rhinitis)常见,表现为鼻粘膜卡他症状,有血性分泌物,鼻腔堵塞后可致患儿呼吸及吮乳困难,为先天梅毒的特征之一
(3)骨损害:可有骨软骨炎、梅毒性指炎、骨膜炎。
(4)眼梅毒:可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
2.晚期先天梅毒(late congenital syphilis):
晚期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相当于成人的三期梅毒,无传染性。主要侵犯皮肤、骨骼、牙、眼及神经等,心血管梅毒少见。郝秦生三征:郝秦生齿、实质性角膜炎及神经性耳聋,具有特征性。
3.先天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为先天潜伏梅毒。
【实验室检查】
(一)梅毒螺旋体检查:用暗视野显微镜、银染色找到梅毒螺旋体即可确诊。
(二)梅毒血清试验: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作抗原,测定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亦称反应素)。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目前一般作为筛选和定量试验,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来作抗原,测定抗螺旋体抗体,一般用作证实试验,不用于观察疗效。包括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三)脑脊液检查:用于诊断神经梅毒,包括细胞计数,蛋白量,VDRL试验、PCR检测、胶体金试验等。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是目前诊断梅毒螺旋体的先进方法。
【治疗】
(一)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
1.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10-15天,总量800-1200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2-3次。
2.对青霉素过敏者:盐酸四环素0.5g,4次/日,口服,连续15日;或多西环素0.1g,2次/日,口服,连续15日;或红霉素,用法同盐酸四环素。
(二)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1.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20日为一疗程。也可根据情况停药,2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3周。
2.对青霉素过敏者:盐酸四环素0.5g,4次/日,口服,连续30日;或多西环素0.1g,2次/日,口服,连续30日;或红霉素,用法同盐酸四环素。
(三)心血管梅毒  
    应住院治疗,如有心衰,应予以控制后,再开始抗梅治疗。为避免吉海反应的发生,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10mg/次,2次/日,连续3天。水剂青霉素G首日10万单位,1次/日,肌注;次日10万单位,2次/日,肌注;第3日20万单位,2次/日,肌注;自第4日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15日为一疗程,总剂量1200万单位,共两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四)神经梅毒  
    应住院治疗,为避免吉海反应的发生,可在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10mg/次,2次/日,连续3天。水剂青霉素G,每日1200~2400万单位,静脉滴注,连续10~14日,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肌注,1次/周,连续3周;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单位,1次/日,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0.5g,4次/日,共10~14日。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肌注,1次/周,连续3周。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五)妊娠梅毒
1.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1次/日,肌注,连续10日。妊娠初3个月内,注射一疗程,妊娠末三个月注射一疗程。
2.对青霉素过敏者,只选用红霉素治疗,每次500mg,4次/天,早期梅毒连服15天,二期复发及晚期梅毒连服30天。妊娠初3个月与妊娠末三个月各进行一个疗程。但其所生婴儿应用青霉素补治。
(六)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
(1)脑脊液异常者:水剂青霉素G,10-15万单位/kg.d,在最初7日,以5万单位/kg.次,静脉注射或肌注每12小时一次,以后每8小时一次,直至总疗程10-14日;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注,每日一次,5万单位/kg•次,连续10~14天。
(2)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一次分两侧臀部注射每公斤体重5万单位。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进行治疗。
2.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水剂青霉素G,20-30万单位/kg•d,静脉注射或肌注每4-6小时一次,连续10-14日;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注,每日一次,5万单位/kg• 次,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对较大儿童青霉素用量,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疗用量。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随访】  
1.早期梅毒治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连续2-3年。如血清反应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如由1:2升为1:8)属血清复发或有症状复发,均应加倍量复治。超过2年血清不阴转者属于血清固定,如无临床症状复发,是否再治疗,根据具体病情而定,无论再治疗与否,应做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发现早期无症状神经梅毒。
2.晚期梅毒治疗后复查同早期梅毒,但应连续观察3年,血清反应固定阳性者,应做神经系统检查及脑脊液检查。
3.妊娠梅毒治疗后,分娩前每月复查梅毒血清反应,分娩后观察同其它梅毒,但所生婴儿要观察到血清反应阴性为止,如发现滴度升高或有症状发生,应立即进行治疗。
29
发表于 2008-3-27 20:0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潜伏期短,传染性强。
【诊断】淋病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人群。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平均3~5天。
1.男性淋病:
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尿道口红肿、尿道内发痒,尿道分泌物增多,开始为稀薄粘液流出,24小时后症状加重,分泌物变为黄色脓性,量多。可有尿道**症状、排尿困难。
2.女性淋病:
    女性感染症状不如男性有特异性,60%的妇女感染淋病后无症状,有症状者也多较轻微,女性淋病好发部位为宫颈、尿道。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或宫颈口脓性分泌物。
3.**淋病:****上皮发育不完全,易受淋球菌侵犯,引起外阴**炎。表现为外阴潮红,**排出脓性分泌物。
4.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急性淋菌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腹膜炎等,以及不育不孕或宫外孕。
5.其他部位的淋球菌感染:包括淋菌性结膜炎、淋菌性咽炎和直肠炎、淋菌性皮肤感染、播散性淋病。
6.实验室检查:①直接涂片:多形核白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②细菌培养:菌落典型,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鉴别诊断】需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炎、滴虫性**炎相区别。
【治疗】
1.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2g(宫颈炎4g),一次肌注;或环丙沙星500mg,一次口服;或氧氟沙星400mg,一次口服。
2.对上述药物过敏者可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共7天;或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天;或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天。
3.妊娠期淋病: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4g,一次肌注。注意:孕妇禁用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4.儿童淋病:头孢曲松125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40mg/kg,一次肌注。体重大于45kg者按成人方案治疗。
30
发表于 2008-3-27 20:3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以衣原体和支原体为主要致病菌的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临床过程隐匿、迁延、症状轻微,常并发上生殖道感染。
【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好发于青年性旺盛期,25岁以下约占60%。男女均可发生,但男性多于女性。潜伏期一般为1~3周,多在变换**后发作。
1.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1)尿痛:常规表现为尿道口发痒、刺痛或烧灼感,时轻时重。疼痛的程度较轻。
(2)尿道分泌物和尿道红肿: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尿道分泌物常为浆液性、稀薄、量少。检查时尿道口明显红肿,外翻。
(3)有些病人可无任何症状,有的症状不典型。因此,约有50%的病人在初诊时易被误诊。
有19%~45%的淋病患者伴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此即所谓淋病后尿道炎。
2.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特点是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在子宫颈,表现为炎症和糜烂,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或仅有白带增多。当引起尿道炎时,约有50%的病人有尿频及排尿困难,但无尿痛症状或仅有尿痛。
3.并发症:附睾炎、前列腺炎和尿道狭窄、急性输卵管炎、新生儿眼炎、子宫内膜炎、肛周炎、不孕症和异位妊娠以及在男女性均可以发生的直肠炎等。
4.实验室检查: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包括培养法,使用抗体检测衣原体(有酶联和免疫荧光)法及核酸检测法(包括探针及PCR法)。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淋病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足量、规则治疗。同时治疗性伴。
(二)治疗方案:
1.治疗无并发症尿道炎、宫颈炎和直肠炎的方案是:
(1)美满霉素100mg,口服,一日2次,14~21天
(2)盐酸四环素500mg,口服,一天4次,至少7天,一般为21天。
(3)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天2次,疗程7天。
如果病人对上述推荐方案有禁忌证或不能接受时,则可用替代方案:
(4)红霉素500mg,口服,每天4次,至少7天。
(5)氧氟沙星0.2g,一日2次,14~21天。
(6)阿奇霉素首次1g,再次0.5。
2.对孕妇的治疗:红霉素500mg,一天4次,至少7天。红霉素硬脂酸盐或琥珀酸盐对肝脏损害较少,因而宜用于孕妇。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