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4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医小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手报到
性别:
学历: 本科
所在地: 安徽
是否是医务人员:
如何知道爱爱医: 执考 网友推荐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89年,记得我初涉临床,其实我学的是两年制西医班,因为我家是中医世家,我并没有上过什么中医院校,在读西医课程的时候,我家里有好多中医书(我在高中就看过,那时没什么可玩的,也没有什么课外书,看中医书就算看小说了),像《医宗金鉴》、《寿世保元》、《本草纲目》、《外科正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都是繁体字,看得很费力,幸好我平时喜欢听歌曲,那些歌曲大都是繁体字的,还真给我打下了基础。
那时看了《黄帝内经素问》,也许是我带了点中医遗传基因、或者是熏陶吧,怎么这么有意思呢?它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比喻成各个官职,每个官都管理着人体的某个生理功能,后来越看越喜爱,在我们西医士班里,我常给我的同学讲《黄帝内经》,像《医宗金鉴》用诗歌体讲述病症,也让我乐此不疲,西医班毕业时,我已经背了三四十个方剂了,包括我家里的方歌手抄本,一到临床我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不就是看病吗,你看别的学生都没那个胆,也写不出什么方剂来,我却能。
父亲不在时,那几个实习生和进修的医生都不敢看病,我像个专家似的,大模大样就看起病来。一天下午,来了一个13岁的小女孩,她父母搀扶着她进了诊室,小腿很肿,疼痛,腿伸不直,我一看这不是静脉炎吗,他们几个也不发言到底什么病,我随便问了一些小女孩的病情,对她父母说:这是急性静脉炎,没事的,我给你开五剂药就好了。我知道我们家治疗静脉炎的方剂,活血、清热、利湿、消肿之类,就给她开好了,病人也没有问什么,就走了。五天后,父亲坐诊,小女孩来了,脸色发红、小腿肿得把裤子绷得紧紧的,她爸爸说:李医师,前些天我们来看过了,说是静脉炎,给开了五剂药,回家吃了以后一直发烧,腿比以前肿得还厉害,这两天也吃不下饭了,你看怎么回事?
我父亲一看就说:这不是静脉炎,是小腿感染,已经化脓了,必须开刀。然后非常生气地转向我们:谁看的,你见过几个小女孩得静脉炎的,静脉炎什么样啊。我一声不敢吭,低下头,脸发热脑袋发胀。父亲又说:小腿感染是发展很快的,一旦失去时机,就会化脓,你按静脉炎治疗,用活血化瘀之药,把感染扩大了。当时应该用仙方活命饮合三妙散,再加连翘,加大清热解毒之药量,诊断之误啊!
后来了,父亲给那个小女孩开了刀,真如父亲所说,淌了两弯盘脓液,十余天,小女孩就好了,笑脸又重现在她的脸上。
20岁的我牛刀小试,出了差错,我才感觉自己是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茫茫医海我才踏了一点水。二、奋发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我深深的思考了自己的不足,诸葛亮出山,乃是有备而来,只有大量的接触临床才能正确地识别病症,学了两年西医,也不能认症,从教科书上看到的,到了临床怎么都难以般配,我到了中医外科,这里什么病都有,包括西医的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疾病都有,一年的西医理论,让我用得上的确不多,因为在这里要用中医治病,我没有正式上过中医院校,我从哪里入手呢,家里只有那几本繁体字的古医书,有的可以看得懂有的一点也看不懂,怎么办呢,一本《临床实用中草药》已经破烂不堪,缺页少字的,再也找不到可看的。
那时真是求知若渴,诊室里几个医生各顾各的,考研的考研,忙生意的忙生意(现在我知道他们中医技术实在很单薄,很少人找他们看病,他们是没有能力教我中医的)。
父亲专家诊,让我在一旁写中药方子,我是经常的写错,不是药物名写错,就是药物量写错,现在想起来才知道父亲用药是那么精湛,疗效如神。
我做梦都想变成一个名医,可惜手中无书可读,真是急煞我也。幸运的事出现了,我的一个堂哥来医院进修,他带了一本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我一看,太好了,我搞不懂的东西里面都讲到了,我那时连中医的五脏六腑都搞不懂,这本书讲得好详细啊,于是我常跟在他的背后讨好他,求他借我看看,他只有这一本书,也把它视为珍宝,我们这里的新华书店是买不到的,他终于借给我了,借我时告诫我,给他保护好。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的喜悦简直无法描述,这真是我期盼了好久……好久……的至宝,我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看,可惜还要还给他,怎么办呢,干脆把它抄下来吧。我买了十本学生用的作业本,从目录抄到结尾,一字不漏的抄下来了,我终于有书了,抄完《中医基础理论》,我问堂哥,你还有吗,他说你看什么吧,我问他有《中药学》吗?他给我拿来一本高等教材《中药学》,我又夜以继日的抄起来,还要赶时间,分秒也不愿意浪费,等到我把两本书都抄完,我的右手大拇指内侧都磨出血了,可是那时的心情真的好兴奋啊!
后来,我又借到一本胡伯虎主编的《实用痔瘘学》,老法子,抄!不知道我又用了多少时间,等到抄完的时候,我的手指都有些僵硬了。那时不像现在,手机呀,上网呀,泡妞呀,桑拿呀,哪有这么多的乐子可寻呢?
我还有一个学中医的路子,那就是父亲订的《中医杂志》、《新中医》、《浙江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杂志》,不懂也不怕,
2# 沙发
发表于 2016-5-14 12:50 | 只看该作者
1989年,记得我初涉临床,其实我学的是两年制西医班,因为我家是中医世家,我并没有上过什么中医院校,在读西医课程的时候,我家里有好多中医书(我在高中就看过,那时没什么可玩的,也没有什么课外书,看中医书就算看小说了),像《医宗金鉴》、《寿世保元》、《本草纲目》、《外科正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都是繁体字,看得很费力,幸好我平时喜欢听歌曲,那些歌曲大都是繁体字的,还真给我打下了基础。
3# 板凳
发表于 2016-7-7 08:29 | 只看该作者
学然后知不足,一分辛苦一分甜
4
发表于 2016-11-19 17:4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完美,好看看点缀饰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6-11-19 20:05 | 只看该作者
请勿在新手报到帖灌水,交流请到相关专业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15: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