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PICC穿刺尖端定位的四种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静脉给药途径。为了减少PICC术后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一般将PICC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SVC)末端,SVC与右心房交界处。

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尖端位置过浅,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导管留置时间,位置过深进入右心房、右心室或下腔静脉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腔病变、三尖瓣功能障碍或病变、血栓形成。

因此对PICC尖端进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

1、体表测量法

主要有横L法和一字法。

横L法测量时患者取平卧位,置管侧上肢与躯干保持同一平面并且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角,用软尺从穿刺点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测量至第3肋间,两段测量值之和为PICC置管长度。

一字法又叫一段式测量法,置管时患者取平卧位,置管侧上肢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面并垂直呈90°角,从穿刺点测量至同侧胸锁关节后,水平方向继续测量到对侧胸锁关节的胸骨外侧缘,对于肥胖患者可能需要在测量的基础上加1~2cm。

缺点:个体生理结构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X线尖端定位法

PICC在X线下可以清晰显影,可看到导管走行路径及尖端准确位置,通过X线定位一直被认为是PICC尖端定位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都采用X线片检查进行PICC尖端定位。

置管后,让患者到放射科进行胸部X线摄片,确定导管位置,如发现导管异位再回病房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可能会引起患者二次痛苦,使患者对手术者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在手术后立刻进行床边数字化摄片获得具有导管位置的影像,发现异位及时调整,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为防止并及时调整导管异位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缺点:采用影像学定位,不同观察者可能存在视觉和主观判断上的差异,且患者受到X线辐射。

3、B超引导辅助定位

B超辅助定位是先用超声扫查横切面上静脉的大致部位,然后在纵切面下扫查,观察静脉内血流、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等情况,然后转变为横切面,使探头中点和静脉横切面位于同一点上,对此点进行标记,是该静脉的体表位置。B超辅助定位的主要作用是评估血管条件,通过选择和定位获取更好的穿刺角度。

缺点:B超对外周血管内导管的显示比较清晰,但不能显示导管的全程,对一些在中心静脉内打折或导管尖端过深的病例无法进行判断,需要结合X线的结果。

4、ECG定位

ECG定位技术是将特殊的心电导联线连接导管导丝和心电图机,通过观察置管过程中心电图上P波的特征性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监测采用三导联系统,黄色和绿色电极分别贴于左锁骨下和左侧腹部,红色电极通过预先消毒的连接导线与PICC导丝的末端相连,以引出腔内Ⅱ导联心电图,成功穿刺血管后导管连同导丝一起向前推送,同步记录 ECG的变化。

缺点:由于PICC导丝直径细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会导***极与导丝之间的失传导,少数患者无法获得心电信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