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9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4-10 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陈瑜 钟步云 徐根云 王磊 刘招娣 单谷忠 马锦洪 *
[摘要]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 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测定8089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HBeAg、抗-HBc、抗-HBe和抗-HBs;根据定 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 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81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89例,占总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 .16%。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84例(44.40%);1~2μg/L的有33例(17.5%);2~5 μg/L的有72例(38.1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五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八种模式,以“HBsAg、抗 -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 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 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 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 助。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微粒子酶免技术   乙肝病 毒血清标志物
Determination of low level HBsAg in serum by MEIA CHEN Yu*, ZHONG Buyun , XU Genyun,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31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with low level HBsAg in seru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HBV serologic makers. Methods We detected HBsAg、HBeAg、anti-HBc、anti-HBe and anti-HBs in the serum samples from 8089 non-hepatic inpatients and defined the cases with HBsAg concentration equal to or less than 5μg/L by using AxSyM MEIA system .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HBsAg equal to or lower than 5μg/L were 189( 2.34% of all 8089 people and 23.16% of 816 HBsAg positive people), including 84(44.40%), 33(17.50%) and 72(38.10%) with HBsAg equal to or less than 1μg/L, 1-2μg/L and 2-5μg/L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se people were detected with “positive for HBsAg、anti-HBc and anti-HBe but negative for HBeAg and anti-HBs ” and anti-HBc antibodies were frequently present in their serums . Conclusion The population with low level HBsAg in serum were not to be neglected and it wa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test sensitivity of HBsAg as well as useful to detect the other HBV serologic markers in identifying them.
     
[Key words]    HBV surface antigen   HBV serologic marker
           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对以低水平存在的血清HBsAg进行有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 病学意义 [1] 。我们使用AxSyM免疫荧光分析系统的微粒子酶免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 ,MEIA)对8089例血清标本进行了部分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并对其中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病例存在的比例,相 关乙肝标志物模式及其临床意义作了初步分析。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自1998年11月至2000年1月间本院住院患者(非肝炎病 区)入院体检血清样本共8089例。
    二、仪器:AxSyM免疫荧光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产品)。
    三、试剂: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 HBc),e抗体(抗-HBe),表面抗体(抗-HBs)测定用试剂盒,表面抗原确定(HBsAg Confirmatory)试剂盒(所有试剂均为美国雅培公司产品)。其中,HBsAg检测灵敏度为0.23μg/L。
    2、1μg/L、2μg/L和5μg/L HBsAg 定值参比血清(批号9807,卫计委临检中心)。
    四、检测方法
    使用AxSyM免疫荧光分析仪的MEIA技术测定乙肝病毒HBsAg、HBe Ag、抗-HBc、抗-HBe和抗-HBs五项血清标志物。MEIA技术原理(以夹心法为例):待测抗原与包被于微粒子的相应单 抗结合,再与生物素标记二抗结合,形成微粒子包被抗体-待测抗原-生物素标记二抗复合物,微粒子复合物不可逆地被比色皿底部的玻 璃纤维捕获,并在表面富集,再与HRP标记的抗-生物素结合,而游离的微粒子则被洗脱。荧光底物4-甲基磷酸伞形酮(MUP)被 HRP分解成MU,在360 nm激发光照射下产生荧光,速率法测定荧光强度,并计算实际含量。HBsAg、HBeAg、抗-HBs采用夹心法,抗-HBc、 抗-HBe采用竞争法测定,HBsAg以样本荧光速率值与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S/N)≥2.00为阳性,HBeAg以S/ N≥2.100为阳性,抗-HBc和抗-HBe均以样本荧光速率值与临界质控荧光速率值之比(S/CO)≤1.000为阳性,抗 -HBs为定量分析,并以≥10 mIU/ml为阳性。
    对HBsAg 5μg/L以下者进行中和确定试验,同时测定同一标本加与未加中和抗体的HBsAg S/N值,以二者差值占后者S/N值的百分率为中和率,中和率≥50%确定为HBsAg阳性。
对 HBsAg 5μg/L以下患者的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归列为A~H等8种模式,分别如下: A:仅HBsAg阳性,余阴性; B: HBsAg、抗-HBc阳性,余阴性; C: HBsAg、抗-HBc、抗-HBe阳性,余阴性; D:HBsAg 、HBeAg、抗-HBc阳性,余阴性; E: HBsAg、抗-HBc、抗-HBe、抗-HBs阳性,HBeAg 阴性; F: HBsAg、抗-HBe、抗-HBs阳性,余阴性;G: HBsAg 、HBeAg 阳性,余阴性; H: HBsAg、抗-HBs阳性,余阴性。
实验结果
    一、对1 μg/L、2 μg/L和5 μg/L HBsAg 定值参比血清经202次测定,S/N平均值(x±s)分别为20.12±3.04,40.76±5.25和71.27±7.40 。
    二、8089例血清标本中,共检出HBsAg阳性816例,其中HBsAg浓 度在5 μg/L以下(S/N≤71.27)的有189例,占总样本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在上述189 例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2.00<S/N≤20.12)的有84例(占44.40%);1~2 μg/L(20.12<S/N≤40.76)的有33例(占17.5%);2~5μg/L(40.76<S/N≤7 1.27)的有72例(占38.10%)。
三、呈上述三组不同水平分布的HBsAg阳性人群,其相关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eAg、抗-HBc、抗-HBe和抗-HB s)检测结果及存在模式如表:



表 三组低水平HBsAg阳性人群相关乙肝标志物模式分布及比例
组别     不同模式分布例数(百分率%)  &n bsp;         &n bsp;         &n bsp;  总例数
     A      ;B     C    &nb sp;D     E    & nbsp;F     G     ; H      
第一组(≤1μg/L)     7(8.30)      8(9.50)     53(63 .10)     4(4.76)   & nbsp; 10(11.90)     1(1.19)&nb sp;    0(0)      ;1(1.19)     84
第二组     0(0)     ; 1(3.03)     29(87.88) & nbsp;   2(6.06)      0(0)     0(0)   &nbs p; 1(3.03)     0(0)   ;   33
(1~2μg/L)        &nb sp;         &nb sp;         &nb sp;         &nb sp;      
第三组     1(1.39)   &n bsp; 2(2.78)     59(81.94)&nbs p;    10(13.89)    & nbsp;0(0)     0(0)    ;  0(0)     0(0) &nb sp;   72
(2~5μg/L)        &nb sp;         &nb sp;         &nb sp;         &nb sp;      
合计     8(4.23)      11(5.82)   &nbs p; 141(74.60)     16(8.46)&nbs p;    10(5.29)    &n bsp;1(0.53)     1(0.53)      1(0.53)     189

由表可知,以C模式最多见,占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B+C+D+E); HBsAg和抗-HBe同时出现者占80.42%(C+E+F); 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者占8.99%(D+G);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者占6.45%(E+F+H),且只出现在HBsAg 1μg/L 以下人群中。
讨    论
研究证实,在部分HBV感染人群中,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低水平存在[1,2,3] 而目前一些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对上述人群易造成漏检。我们利用微粒子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对HBsAg检测的高灵敏度,同时为了减 少假阳性,进行中和确定试验,力图对5μg/L 以下HBsAg阳性人群的分布状况作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对较大范围的非肝炎患者住院人群的检测结果表明,血清HBsAg约在5μ g/L 以下者占总人群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其中,以1μg/L 以下者占多数(44.40%),其次为2~5μg/L (38.10%),1~2μg/L 者最少(17.5%)。初步证实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占有不小比例,尤其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加之人口众多,此类人群更不容 忽视。如果对其漏检,不仅对乙肝的确诊带来困难,尤可导致乙肝病毒通过手术,输血等途径发生传播等严重后果。因此,进一步提高血 清HBsAg检测的灵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4]。
进一步对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中,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 HBeAg、抗-HBs阴性”模式最为多见(74.60%);多数情况下,HBsAg和抗-HBc同时存在(94.17%),单 独存在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日常工作中即使所用方法不能检测上述低水平HBsAg时,如能同时检测抗-HBc等相关指标,尤其 是进一步提高抗-HBc等的检测质量和完善其意义解释,对于上述人群的流行病学筛查和临床诊断会有较大帮助,特别是在保证输血安 全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方面。值得注意的是,HBsAg与抗-HBs同时存在的模式也占一定数量(6.45%),且只出现在HBsA g 1μg/L 以下人群中。二者同时存在的内在机理可能是HBV发生变异,有待进一步探讨[3,5] 。但可以说明,在部分抗-HBs阳性人群中,仍存在较低水平的HBsAg,不易检出。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可疑的低水平HBsAg 人群,还可结合HBV-DNA,前S蛋白等检测作为HBV感染的佐证,当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

参考文献
1. Courouce AM, Drouet J, LeMarrec N, et al. Blood donors positive for HBsAg and negative for anti-HBc antibody. VoxSang, 1985; 49:26-33。
2. 孙南雄,黄祖瑚,刘雁雁,等。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5:296-298。
3. 侯金林,骆抗先,梁炽森,等。HBs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S基因插入变异的关系,中华传染病学杂志,1996(14);3 :129-133。
     4. 杨守纯,陶其敏。我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史的回顾与展望。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5:275~277。
     5. Coursaget P, Yvonnet B, Bourdil C, et al. HBsAg positive reactivity in man not due to hepatitis B virus. The Lancet, 1987;12:1354-1358.
6. 成军,杨守纯,主编。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78~280。


edited by pathology on 2005-10-19 at 01:15 AM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乐园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5-4-11 17:42 | 只看该作者
此文章很有价值,+1分。建议大家好好看一看。
对于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家工作中可能都碰到过,如何处理也是令大家很头疼的事。
大家谈谈你们工作中对于此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我们医院是对于临界值出报告为:可疑阳性,稍高于临界值为:弱阳性。对于这种建议复查。

[ Last edited by 乐园 on 2005-4-11 at 06:12 PM ]
3# 板凳
发表于 2005-4-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还用高灵敏度的呀,上岗体检的碰到你们算是倒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00: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