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专家讲座】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 - 医学资源下载
2013-08-26 05:00
阅读:618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爱爱医资源网
[导读] 【ppt】【专家讲座】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hehelili 资源分类:医学 - 基础医学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8.65M
【ppt】【专家讲座】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
hehelili 资源分类:
医学 -
基础医学 资源属性:
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8.65M
关注入数:100 人次
评论人数:0 人
下载人数:6人
上传日期:2013-07-30 14:10:26
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
知足常乐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手术切除大标本—难度小
内镜活检小标本—难度大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CD诊断标准
项目 临床 放射影像 内镜 活检 手术标本
1.非连续性或阶段性改变 + + +
2.卵石样外观或纵行溃疡 + + +
3.全壁性炎性反应改变 + + + +
4.非干酪样肉芽肿 + +
5.裂沟、瘘管 + + +
6.肛周病变 + + +
注:具备1、2、3者为疑诊,再加上4、5、6三者之一可确诊,
具备4,只要加上1、2、3三者之二亦可确诊。
CD的诊断标准
慢性病程(>4-6周)
典型症状 疑诊
症状+内镜/全小肠造影 初步诊断
症状+内镜/全小肠造影+组织病理 确诊
不典型或初诊患者 随访3-6个月
与肠结核鉴别 诊断性治疗
关于CD诊断的最新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广州)指出: CD缺乏诊断金标准,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
CD 概 况
好发年龄:高峰在18-35岁,男略多于女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可伴有肠外表现和肛周病变
好发部位:最常累及回盲部,其次是回肠末端
内镜特点:非连续性、纵行溃疡及卵石样外观
影像学特点:肠壁明显增厚,肠粘膜明显强化,肠壁分层呈“靶征”
CD的大体特点
肠管僵硬增厚呈铅管状,或相互黏连
溃疡与残存的黏膜岛镶嵌呈卵石样
纵行裂隙状溃疡
病变呈阶段性
肠瘘管
假息肉
CD的组织学特征
透壁性炎症
裂隙状溃疡
肠壁全层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及集合淋巴小结形成
非干酪样肉芽肿
黏膜下层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增生
幽门腺化生
透壁性炎症
裂隙状溃疡
集合淋巴小结
肉芽肿
神经纤维及神经节细胞增生
幽门腺化生
我院29例CD手术标本总结
男多于女(21:8),年龄最小15岁,最大78岁
部位以单独小肠和小肠结肠共同发生最多见
肉芽肿出现率:51%
幽门腺化生出现率:31%
全层透壁性炎,淋巴小结及裂隙状溃疡几乎每例都出现
UC的诊断标准
慢性病程(>4-6周)
典型症状 疑诊
症状+内镜/钡灌肠 初步诊断
症状+内镜/钡灌肠+组织病理 确诊
不典型或初诊患者 随访3-6个月
关于UC诊断的最新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广州)指出:UC缺乏诊断金标准,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UC 概 况
好发年龄:高峰在20-49岁,男女差异不大
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全身症状及肠外表现
好发部位:直肠,远端结肠
内镜特点:连续性,血管纹理模糊,假息肉,黏膜桥
钡剂灌肠改变:黏膜粗乱或颗粒样改变,肠管边缘呈锯齿状,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肠管缩短
UC的大体特点
肠管外部基本正常
病变肠管连续性一致性
黏膜充血,颗粒状,可见脓性分泌物
浅溃疡,有时可合并成不规则大溃疡
假息肉
UC的组织学特征
炎症主要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黏膜固有层均匀一致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隐窝炎 隐窝脓肿
基底部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
杯状细胞减少
腺体扭曲、分支
炎症程度均匀一致
隐窝脓肿
基底部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
杯状细胞减少
腺体扭曲变形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