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手术感染的疾病问题治疗分析

手术感染的疾病问题治疗分析

2018-11-24 16:00 阅读:2218 来源:爱爱医 作者:曾重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 取决于手术本身的特点,切口的部位,以及体腔及空腔脏器是否在手术当中打开。大多数的感染是由在手术当中皮肤菌群进入切口引起。因此,大多数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表皮葡糖球菌、金葡菌、肠球菌。
外科手术部位的细菌污染的分为:清洁手术,可能污染手术、污染手术。不管是哪种手术类型,都可能存在感染的问题,这是外科医生很难绕过去的门槛。需要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手术部位感染微生物的认识:

取决于手术本身的特点,切口的部位,以及体腔及空腔脏器是否在手术当中打开。大多数的感染是由在手术当中皮肤菌群进入切口引起。因此,大多数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表皮葡糖球菌、金葡菌、肠球菌。

发生感染的风险因素:

不管手术类型如何。在多数情况下腔镜手术感染几率低。腔镜手术降低感染的风险有几个可能的原因,包括切口小,较少使用腹壁电凝止血,削弱的对组织损伤的应激。患者自身的因素对发生感染起主要的作用,包括高龄、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高胆固醉血症。

关闭污染或者脏的切口被认为是增加感染风险,但是敞开腹腔切口在处理创伤或者严重的腹膜炎应用越来越多。所以为达到一期腹部缝合与一些感染并发症相关(如肺炎、血行感I),医生会选择手术过程中,及时关闭腹腔切口,这时,虽然减少了腹腔感染的几率,但使得伤口感染的几率增加。

治疗

第一、敞开切开,并检查可疑切口部位然后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外科处理。如果感染局限在皮肤或皮下组织,所有的治疗就是敞开伤口局部伤口护理即可。


第二、表浅的感染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是红肿超过伤口的边界或全身感染的体征。更深部的感染,需要正规的外科探查及清创来达到控制局部的感染。


第三、深部器官感染发生腹腔内,胸膜腔或颅内。这些深部的感染症状隐匿或奔呈现较少的症状,类似于切口感染,导致早期不能及时治疗;当并发症出现后症状才会变得明显。器官或空腔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一些影像学检查证实,确定感染部位及感染的范围,充分的控制感染源头需要手术引流,同时给予积极的抗生素治疗。

第四、手术部位感染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感染灶的深度。由化脓性链球菌或产气荚膜感染引起坏死性的感染在术后24h内出现,这类感染很少见。较为常见是发生在术后4~5天内。临床症状从简单的硬结到出现感染的征象(如红、肿、触痛及发热,因疼痛造成的强迫**),这些可能在伤口引流之前就已经存在。在深部切口感染,压痛可能的范围可能要超越表而红肿的边界,同时,也可能存在捻发音,皮肤出现水疱或大疱随着感染的进展。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症状(发热、白细胞增多、心动过速及快速呼吸中的两项或以上)预示即将发生脓毒症。在一些腔内的感染,通常主要是一些受累的器官或系统的症状,如肠梗阻、呼吸窘迫或衰竭及感觉改变。

第五、在表浅的切口SSIs时培养并不是必须的处理措施,尤其是在未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引流和伤口护理即可满足要求,如果用棉签行培养,易受到周围皮肤定植菌的污染。在深部感染或院内获得性感染,从外科开放伤口的渗出物或引流物标本送化验分析,而不是已经敞开细菌定植的伤口留置。

第六、更多严重的感染,特别是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危险类型,是需要紧急即刻外科治疗的。稍作延误,会显著地增加死亡率。如果已出现坏死性的感染应即刻地广泛的清创,而不应等待鉴别致病菌或进展成典型症状之后。需要连续的外科淸创控制感染。

预防感染

手术之1h内,术后24小时应用抗生素,目前常规的预防感染的抗生素使用方法。

对β内酰胺类的过敏患者首选克林霉素有一些医疗记载的原因或者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患者万古霉素用来预防心外科、血管以及整形外科手术。心外科患者>在术后2天内血糖必须维持在<200mg/dl术后1~2天内密切监测6段或者7段血糖,血糖控制在预期范围,可有效地减少感染发生率。在外科手术之前应使用剪刀及脱毛剂。不使用刮胡刀,刮胡刀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皮肤浅表划痕,引起细菌定植,容易造成细菌随伤口入侵。重视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灭菌操作是外科医生必备的手术技能,能有效预防手术过程中,医源性的手术部位污染。

手术感染既然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每一个医疗工作者给予清醒的认识,时刻谨记这一并发症可能随时发生。做好预防工作,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这是医生必备的技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