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体细胞“变身”诱导多能干细胞机制部分阐明

体细胞“变身”诱导多能干细胞机制部分阐明

2012-01-20 20:31 阅读:1740 来源:健康报  作者:丁* 责任编辑:丁磊
[导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科学院裴端卿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部分阐明了体细胞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子机制维生素C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协同作用,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并被选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科学院裴端卿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部分阐明了体细胞“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子机制——维生素C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协同作用,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2006年,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在世界上首次从小鼠成体细胞中获得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尽管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前景广泛,但其诱导机理不明、诱导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科学界。

    2009年,裴端卿等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维生素C可以大大提高体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效率,但原因不明。为探索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理,两年多来,裴端卿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发现了制约体细胞“变身”的分子障碍,而维生素C是通过一种特殊酶来“跨越”这种分子障碍从而提高体细胞“变身”效率的。

    据悉,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筛选,发现了能显著提高细胞重编程效率的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维生素C和这种酶都能加速促成体细胞生长,具有协同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未经过任何处理的体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传代到第6代时就几乎老化得不能再“变身”为多能干细胞。但添加维生素C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后,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传代到第12代时,还没有表现出衰老现象,能保持与原细胞一样的“变身”潜能,维持重编程效率。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有望找到一种产生诱导多能干细胞更为简便的方法,对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将有重要影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