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049|回复: 10

[其他] 远络医学基础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简介
  远络医学主要利用远处的经络按压,藉以调整经络的流动,达到解除身体上的疼痛疾病,恢复健康。「远络医学」的研发人为在日本习医行医33年的**旅日柯尚志先生医师,利用曾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所纪录下的有效穴道,在日本经历了数千病例的验证,思考出中国易经上**相生相克的原理,加以活用,使远络医学的治疗效果,令人赞叹之余也想一睹其风采,从其著作「没有消除不了的疼痛」则可看出ㄧ丝端倪。
二、起源
     远络医学创始者柯尚志医师是西医麻醉科出身,曾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学,学成之后回到日本用十余年的临床研究,从临床实验找出并统计出150多种的「一针见效」治疗法。柯尚志医师所谓的「一针见效」是指插一根针可在2分钟之内,将一处的局部疼痛症状消除百分之七十以上。「一针见效」有极高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局部症状更是被肯定。
远络医学的治疗法从「一针见效」得到灵感而继续研究,找出中医与西医的问题加以修正之后,从修正的方法中整理出理论的系统化,更以治疗难治性疼痛即症状为主要治疗目标。
三、理论何在?
  人体脏器的各种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等),都有「生命体流」的各种流动(即血液、淋巴、神经、离子、空气、水分等各种物质的流动),各系统之间都有相互关系存在,若生命体流有一处发生阻塞,人体就会产生疼痛(Sharp pain)、酸痛沉重感(Dull pain)、发麻(Numbness),如果将被阻塞处的生命流体与其它相关的「生命流体线」连接起来即可使其通畅,症状就会自然消失,如图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也就是说只要了解各生命体流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其间的连接方式之后,应用在临床治疗上,就能将所有的局部症状消除。

  现在的医师做诊断都是从检查,从检查方式找出病名(找出病名不一定能找出病因),再根据病名做治疗,而远络疗法并非如此。远络医学的基本思考逻辑是先回到医疗的最原点,一切治疗的诊断根基来自「病理病态」,先分析其症状来正确地找出病因,分析时要用以下「三个观点」作为判断「病理病态」的新思维:
1.从「点」的观念思考

2.从「横的关系」思考

3.从「上下关系」思考

例如:疼痛(Sharp pain)、酸痛沉重感(Dull pain)、发麻(Numbness),与知觉神经的关系要从上述的「三个观点」做以下的分析:

1.从「点」的观念思考

■疼痛(Sharp pain)的发生:超过疼痛阈值时,Aδ开始上升。

■酸痛沉重感(Dull pain)的发生:流量超过饱和度时Aδ上升到一定值,C-fiber开始上升。

■发麻(Numbness)的发生:生命体流完全被阻断时,Aδ达到最高值,Aβ开始上升。

1.从「点」的观念思考

2.从「横的关系」思考

3.从「上下关系」思考

例如:疼痛(Sharp pain)、酸痛沉重感(Dull pain)、发麻(Numbness),与知觉神经的关系要从上述的「三个观点」做以下的分析:

1.从「点」的观念思考

■疼痛(Sharp pain)的发生:超过疼痛阈值时,Aδ开始上升。

■酸痛沉重感(Dull pain)的发生:流量超过饱和度时Aδ上升到一定值,C-fiber开始上升。

■发麻(Numbness)的发生:生命体流完全被阻断时,Aδ达到最高值,Aβ开始上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思考原理

  凡是有生命的都具有「自然治愈的能力」,如果将此能力诱发出最大极限,就是「自然治愈」而非「人为治疗」。不用药物、不注射也可以痊愈,是自然界本有的生命形态。

身体内所有流动的物质(生命体流)发生拥塞、阻塞、阻断时就会出现症状。以一座山为例:山崩时造成交通阻塞。山崩(发炎)不是造成疼痛的原因,而是山崩之后造成该区「道路无法畅通」才是主因。亦即:

a.交通拥挤是造成沉重感、酸痛(Dull pain)的原因。

b.交通阻塞是引起疼痛(Sharp pain)的原因。

c.交通中断就是发麻(Numbness)的原因。


若只有山崩而没有影响交通,人体就不会感到任何疼痛的症状。

人体是一部很精密的计算机,头与内脏是计算机的中枢机能,两手两脚是计算机键盘。远络 医学的原理来自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就如人体本有的基本结构,只要按对了按键,发出的指令就会立即激活,这就是所谓「生命体流(流动在人体内的所有物质)」的机能。远络医学的疼痛治疗法就是利用键盘(手脚)上的按键(治疗点)远距离操作整个治疗过程,而达到瞬间消除疼痛的目的。

五、基本治疗理论

远络医学的治疗法是依自然法则来操作手脚上的「按点」,可以用各种方式**「按点」以诱发人体原有的各种自行调整机能,其机转在于调整人体内部各种生命体的流动(即「生命体流」),「远络医学」就是以加强「生命体流」的流动来处理各种难治性的病症。

  远络医学是以「病理病态」为根基,将西医的病理病态与中医的**组合,经过诊断(X-ray、MRI等的诊断)之后,以手脚上的「按点」**法去调整12条「生命体流线」(所谓「生命体流」就是「流动在人体内的所有物质」亦即水、空气、血液、淋巴、神经、营养素、正负离子等等)。

  远络医学要走向全球化,为便利世界共同使用,所以将中医的「经络、穴位」符号化,这对外国人来说极为方便。远络医学是以12条生命体流线为主,分为Tx(手阴)、Ty(手阳)、Ax(足阴)、Ay(足阳)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3条体流线,总共12条体流线。如图三、四。
(远络医学的特色之一,即是已找出生命体流的规则性并整理出公式化),如图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治疗方式是以「阴」跟「阳」的原理,亦即计算机的「0」跟「1」的原理去操作,把人体的「两手两脚」当作计算机键盘,键盘上的「按键」就是「治疗用的按点」,用108个按点去调节身体各部位的机能。操作计算机时会用按「Control Key」与「Function Key」的方式来处理许多功能,同样原理我们也可以利用生命体流线上的108个按点中找出「Control Key(C按点)」与「Function Key(F按点)」,去调整生命体流。远络医学利用12条生命体流线与108个按点,治愈许多目前中西医解决不了的「难治性疼痛」。(108个按点中有59个是中医的穴点,49个是西医解剖学上找到的按点,总共108个治疗位置统称「108个按点」)

■远络医学治疗疼痛的五个顺序:
确定疼痛部位与疼痛体流线

依病理病态判断是中枢性症状还是局部性症状

提出治疗顺序与治疗方案

依疼痛体流线个别决定治疗顺序

之治疗顺序适切地增加疗程

提出治疗顺序与治疗方案

依疼痛体流线个别决定治疗顺序

适切地增加疗程
六、治疗法介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界医学的潮流,正走向中西整合的医学,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本,唯有截长补短,才能使医学更加进步,造福更多的病人。目前西方医学对中医针灸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呈现,而远络疗**好提供临床医师治疗慢性疼痛病患时的一种选择。远络医学是传统针灸医学的再延伸,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新治疗方法。
    供各位爱友交流和参考。

[ 本帖最后由 张鸿杰 于 2009-5-11 19:07 编辑 ]
发表于 2009-5-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O(∩_∩)O谢谢,下载学习
发表于 2009-5-11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图片上传至爱爱医相册,对帖子重新编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09-7-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7-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09-7-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仔细的读完了《没有消除不了的疼痛》,很遗憾108个按点的位置太模糊,好书好方法,用不上!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下确切位置?
发表于 2009-7-8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资料
发表于 2009-7-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09-7-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7-2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
发表于 2009-7-2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络医学  效果 hao!!!!!!:victory: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