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解开医患“心结”还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解开医患“心结”还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14-08-26 14:44 阅读:1321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曾经,医患亲如一家,共同面对疾病。不知从何时起,伤医、辱医事件频频发生,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慢慢地,医患之间有了心结.如何解开心结?还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医生要学会沟通 今天,医患共同面对的主要敌人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

    曾经,医患亲如一家,共同面对疾病。不知从何时起,伤医、辱医事件频频发生,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慢慢地,医患之间有了“心结”.如何解开“心结”?还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医生要学会沟通

    今天,医患共同面对的“主要敌人”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单因素导致的传染病,而是以复杂多因素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医生来说,这个变化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细致地体察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人”而不仅仅是“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因此,医学绝不仅是一门技术,还应重视其人文精神内核,当然,其中也包括良好的人际沟通艺术。

    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有宽厚的知识面、过硬的诊治技术、强烈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沟通艺术。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是,无论是在我们当前的医学教育中,还是在医院的日常运行管理中,这都是缺失比较严重的一环。因此,在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中,不能只着眼于医疗技术的提升,还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人文教育的比重,强化沟通技巧的训练,彰显医学的人文精神。

    医生要学会沟通。社会也要给医生们建立良好沟通的外部环境。为了在大医院挂上号,病人往往千里迢迢甚至风餐露宿连夜排队,而医生一个上午就要面对几十位病人。在这种实际状况下,医生根本无暇与每一位患者做更多细致的讲解,更不用说是心理方面的沟通了。事实上,这也是许多**产生的根源。

    解开医患 “心结”还有赖于医改推进

    看病难、看病贵是多年来大家对医疗服务诟病最多的两个问题,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城市的居民看个感冒也找专家,而农村地区的百姓有了大病也拖着,因为大城市大医院的名医号太难挂了。

    病人的高度集中,源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优质医疗资源在大城市、大医院的过度集中。为什么常见病也要上大医院、找专家?还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力量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老百姓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用大医院专家解决普通疾病,加剧了原本就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消耗,也变相加大了疑难重病患者看病的成本。

    要想把基层医院的初诊和分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将优质医疗资源下移,除了医疗设备,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基层如何留住人才,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比如,对于到社区和乡镇等基层单位工作的全科医生,无论薪酬、职业发展、社会地位,还是其他配套支持系统,都应该有明确的设计,形成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医务人员去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看病难?医疗资源下沉,让专家到县医院、社区医院给大家看病;健康服务业拓展多元化办医,让居民看病有更多的选择;看病贵?药品零差价,在医院买药和平价药店买药一个价,或者更便宜。

    医改长路漫漫,还需不断探索实践。希望成功的医改模式能为其他地方提供可以借鉴的范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