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2012-07-16 10:59 阅读:3659 来源:魏品康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自觉紧绷感、烧灼感,渗出,伴皮肤粗糙脱屑、瘙痒,遇热加重,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潮红、丘疹,甚至皮肤萎缩。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逐渐递减激素的用量,再配合抗菌消炎和抗过敏治疗,直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自觉紧绷感、烧灼感,渗出,伴皮肤粗糙脱屑、瘙痒,遇热加重,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潮红、丘疹,甚至皮肤萎缩。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逐渐递减激素的用量,再配合抗菌消炎和抗过敏治疗,直到全部撤除激素药物。因治疗时间较长,多数患者难以坚持;且停用激素后,常出现面部皮肤红、肿、灼热、痒痛感,毛细血管扩张等“反跳现象”。笔者一直关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结合近几年临床研究,认为治疗本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患者病情停止外用激素

    目前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停用激素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立即停用激素,另一种则主张逐步撤减激素。应该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皮肤、病程、激素类型、面部皮损表现灵活掌握。病情轻能耐受的患者建议立即停用,而病程久、病情重的患者如不能忍受“反跳现象”,则建议逐步减量,最终撤掉激素。

    2.中医治疗注重分阶段论治

    2.1 初期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为先

    中医认为,激素类药物属于辛燥甘温之品,助阳生热。患者面部长期外用激素,日积月累,必然热邪侵袭肌肤腠理,减弱卫外功能,导致外邪容易侵袭。《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又“无风不作痒。”风为百病之长,风为阳邪,其性清扬,风热相搏于面,蕴于肌肤,卫表不和,患者表现为面部灼热潮红,紧绷,痒痛明显,常伴心烦,口渴,舌尖红,脉浮数。肺主皮毛,故多从肺论治,常用药有黄芩、桑白皮、枇杷叶、徐长卿、白鲜皮、地肤子、白芷、苦参、蝉蜕、白蒺藜、炙甘草。

    2.2 发展期以清热解毒、凉血除湿为要

    头居人体最高部位,手足三阳经及督脉均会于此,故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长期外用激素,药毒之邪日久滞留于面部,风邪与毒邪相合为患,郁而化热,“头为诸阳之会”,则更易感受热邪,浸淫血脉,溢于肌表,热毒熏蒸肌肤,可见红斑、丘疹、脓疱,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肌肤因毒未能清解消透,风热毒邪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湿邪内生,严重者可见面部皮肤红肿灼痛、皮肤糜烂渗出;常伴有口干黏腻,纳谷不香,苔腻,脉滑数。常用药有黄连、苦参、白鲜皮、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茯苓、猪苓、滑石、泽泻、炙甘草。

    2.3 末期以清热养阴、消痰祛瘀为旨

    病程日久,热毒伤阴,炼液为痰,且热毒蕴结腠理脉络,气血郁滞不通,可见局部皮肤黯红、色素沉着;血热生风化燥,腠理失养,可见皮肤干燥变薄、脱屑;热伤血络,迫血外溢,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常伴心烦口渴,舌红少津,脉细数。故本病末期时,可提前应用滋养肝肾药,以“留得一分阴液,便多一分生机”。常用药有丹参、苦参、白鲜皮、生地黄、麦冬、地骨皮、赤芍、牡丹皮、青蒿、桃仁、红花、陈皮、炙甘草。

    3.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在各个阶段进行中医治疗时,还应在选药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如黄芩所含黄芩苷可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过敏作用;生地黄对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的萎缩有保护作用,能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青蒿能抑制体液免疫,对面部红斑和光敏感的消退有效;麦冬能抑制体液免疫;苦参具有抑制变态反应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甘草则具有明确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却没有激素的不良反应;丹参和赤芍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等。

    总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具有抗炎、解热、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细胞恢复等多层次、多途径、广泛、复杂的药理活性,在有效消除炎症的同时,能促进皮肤屏障的恢复,有利于异常乳头层下毛细血管网趋于正常分布,改善毛细血管扩张症状。

    4.典型病例

    患者,女,31岁,2010年5月5日初诊。患者半年来一直对面部自抹药膏(具体不详)祛斑,效果不明显,3个月前面部皮肤颜色开始变红,伴有毛细血管轻微扩张,且逐渐出现红斑丘疹。5d前,患者自行停用药膏,翌日晨起,面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明显,口服扑尔敏等无效。刻下:患者口苦黏腻,不欲饮食,因痒而不能入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湿热毒蕴。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拟方:土茯苓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黄连3g,炒薏苡仁30g,苍术15g,苦参10g,白鲜皮15g,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0g,滑石30g,炙甘草6g,合欢皮10g。7剂,水煎,日服2次,每次200mL,并嘱患者多用冷水洗脸,禁用化妆品。

    2010年5月12日二诊:患者面部肿胀较前消退,丘疹面积减少,但面部皮肤仍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明显,瘙痒减轻,舌红,苔黄,脉弦滑。守方继服7剂。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